患者,女,25岁,缺失,临床检查后确定采用金属—树脂结合冠桥进行修复。制作金属内冠时,应预留出的树脂恢复空间为()
A.0.1mm厚 B.0.3mm厚 C.0.5mm厚 D.1mm厚 E.3mm厚
患者女,36岁,缺失,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医师在选择人工牙颜色时,在下列可以作为参考对照的因素中,不包括哪一项()
A.相邻牙颜色 B.同名牙颜色 C.对颌牙的颜色 D.患者肤色和年龄 E.材料的硬度
近中-嵌体可以表示为()
A.D-O嵌休 B.M-O-D嵌体 C.B-O嵌体 D.M-O嵌体 E.L-O嵌体
侧面观时,全口义齿上颌蜡堤平面应该与下列哪条线平行()
A.下颌下缘 B.鼻翼耳屏线 C.眶耳平面 D.鼻根耳屏线 E.以上都不对
患者女,23岁,烤瓷冠修复,完成后查见瓷层颜色无层次感,最常见的原因是()
A.遮色瓷过薄 B.上瓷时瓷层移行 C.切端瓷过薄 D.牙本质瓷过厚 E.透明瓷过薄
患者男,76岁,牙列缺失,要求修复,查见患者上颌弓小,下颌弓大,明显反,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上颌骨吸收,下颌骨增生 B.上颌骨向下向外方向吸收 C.下颌骨向上向内方向吸收 D.上颌骨向上向内方向吸收,下颌骨向下向外方向吸收 E.上下颌骨都向内向下方向吸收
患者,男,35岁,来医院就诊要求修复缺失的,经口内检查及X线片显示,牙根粗大,牙冠稳固,牙周情况良好。采用金属全冠桥进行修复后患者自述效果较好,尤其咀嚼功能恢复达到天然牙效果。但修复完成2个月后患者突然出现基牙松动,咀嚼时牙根部位有疼痛感。造成上述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修复体外形不够美观 B.修复体抬面未减径,导致基牙负担力过大 C.采用悬空式桥体,牙槽嵴未能分担部分力 D.基牙数量选择过少,导致基牙负担力过大 E.桥体龈面与牙槽嵴黏膜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基牙负担力过大
患者女,50岁,缺失,行烤瓷固定桥修复后3d,患者基牙出现咬合痛,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牙体制备过多引起牙髓炎 B.咬合有高点 C.固位体边缘有悬突刺激龈缘 D.接触点过紧 E.固位体松动
患者,男,45岁,缺失,临床检查稳固,牙周情况较好。拟用作基牙制作金属全冠桥对缺失牙进行功能修复。其桥体面功能最多只能复至正常天然牙的()
A.30% B.50% C.70% D.90% E.100%
患者,男,30岁,外伤导致牙根折断,经手术拔除,3个月后进行金属烤瓷桥修复。在制作时其桥体部分应采用下述哪种方式最为恰当()
A.桥体距离牙槽嵴黏膜的距离不小于3mm,且龈底呈球形 B.采用单侧接触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接触时,无静压力 C.采用船底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形成接触时应无压迫 D.采用“T”形接触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形成接触时应有压迫 E.采用船底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形成接触时应有静压力
患者男,缺失,余留牙正常,患者性格豪放,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选用唇面方形的人工牙,其个性排牙法体现在()
A.将中切牙近中稍向唇侧,尖牙颈部略向腭侧 B.将中切牙远中稍向唇侧,尖牙颈部略向腭侧 C.将中切牙近中稍向唇侧,尖牙颈部略向唇侧 D.将中切牙远中稍向唇侧,尖牙颈部略向唇侧 E.将中切牙按正常排列
患者男,35岁,活髓牙,牙冠短小,咬合紧,要求烤瓷冠修复,如果兼顾美观和功能,合理的设计是()
A.全瓷面 B.金瓷联合面,瓷颊面 C.舌侧金属,瓷面瓷颊面 D.舌1/2金属面,瓷面瓷颊面 E.全金属面,瓷颊面
患者,男,60岁,缺失。临床检查发现牙根稳固,无叩痛,X线片显牙根法无病变。可采用金属全冠桥对缺失牙进行修复,但由于牙龈萎缩,缺牙区牙槽骨吸收较多,导致临床牙冠增长及缺牙区龈距离增大。故在制作金属全冠桥时为了减轻桥体重量,减少铸造缺陷并达到审美要求,可采用下述哪种方式制作较为恰当()
A.降低桥体面高度,使其与对颌牙脱离接触关系,以达到减小桥体的目的 B.采用悬空式桥体设计,以减轻桥体重量 C.将实心桥体龈端做“开窗”处理,形成空壳状,内部充填树脂 D.将桥体面减径至天然牙颊舌径的1/3 E.减小桥体与固位体连接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