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以施工企业为单位进行投保 B.已在企业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从事现场施工时仍可参加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C.建筑企业可在工程竣工后办理投保手续 D.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必须实行记名和核实人数的方式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推荐性标准
A.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B.直接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C.人才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D.知识与信息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A.遇价格上涨,按原价执行,价格下降,按新价执行B.遇价格上涨,按新价执行,价格下降,按原价执行C.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按原价执行D.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按新价执行
A.合同管理 B.信息管理 C.目标控制 D.风险管理
A.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可在任何范围内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B.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等级具有永久性质 C.新开办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可直接申请甲级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等级 D.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提供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服务、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的中介组织或咨询服务机构
A.20% B.25% C.30% D.50%
A.14.35% B.21.70% C.35.65% D.32.42%
A.是项目决策的依据 B.是控制投资的依据 C.是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 D.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 D.及时发现新的风险
A.债券利息需从税后利润中支付 B.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券利率时,发行债券会降低自有资金收益率 C.发行债券会提高企业负债比率 D.企业原股东的控制权会发生变化
A.235294件,78.43%,56.33元 B.235294件,78.43%,56.14元 C.200000件,75%,56.33元 D.200000件,75%,56.14元
A.认为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不必改进 B.且认为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大于成本比重,应将评价对象作为改进对象,重点提高功能 C.认为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小于成本比重,应将评价对象作为改进对象,重点降低成本 D.认为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小于成本比重,说明功能过剩,应降低功能水平
A.合同文件 B.招标公告 C.招标文件 D.标底
A.利润总额 B.营业利润 C.税后利润 D.未分配利润
A.税率是应纳税额与总纳税额之间的比值 B.定额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均按照同一比例计算应纳税额和税率 C.累进税率是指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的全额规定不同比例的税率
A.57.94 B.4.97 C.68.16 D.48.65
A.盈亏平衡 B.利润为零 C.盈利能力刚好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D.盈利能力为行业的最低水平
A.5 B.3 C.2 D.1
A.产品投资决策阶段 B.产品研究设计阶段 C.产品制造运行阶段 D.产品后评估阶段
A.运作繁简程度 B.投资风险 C.融资方式 D.适用范围
A.自然寿命 B.技术寿命 C.经济寿命 D.最佳寿命
A.分项工程 B.企业管理费 C.单位工程 D.现场管理费
A.12.62% B.17.57% C.18.83% D.20.72%
A.采用科学手段定期检查工程实施过程 B.依据合同合理确定工程索赔费用 C.应用科学方法定量分析工程风险 D.根据工程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A.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 B.可用于还款的利润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 C.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全部应还本付息金额 D.可用于还款的利润与全部应还本付息金额
A.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C.利润总额=工程结算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D.利润总额=工程结算利润+投资净收益+其他业务利润
A.7日B.15日C.2个月D.3个月
A.1 B.2 C.3 D.4
A.个别性 B.动态性 C.准确性 D.层次性
A.1% B.3% C.5% D.7%
A.52.756 B.45.924 C.41.085 D.33.416
A.项目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 C.初步设计 D.招投标
A.进行节能设计以降低运行费用 B.采用整体结构以减少安装费用 C.培训操作人员以减少维修费用 D.改善设计材质以降低维修频度
A.小于9% B.9%~10% C.10%~11% D.大于11%
A.提高功能,降低成本 B.功能不变,降低成本 C.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略有提高 D.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A.投资决策分析 B.融资结构分析 C.融资决策分析 D.融资谈判
A.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B.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C.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民事责任 D.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民事责任
A.到达受要约人 B.要约人发出 C.受要约人真正了解 D.合同订立
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德尔菲法D.专家检查法
A.要素有用性原理 B.动态相关性原理 C.主观能动性原理 D.规律效应性原理
A.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B.双倍余额递减法和使用年限法 C.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D.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
A.本级人民政府 B.本级价格主管部门 C.上级人民政府 D.上级价格主管部门
A.资金成本可以全部列入产品成本 B.资金成本会因融资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C.资金成本会因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而降低 D.资金成本是时间和资金占用额的函数
A.帮助建设单位完成起草合同 B.编制标底,并应将标底控制在工程概算或预算范围之内 C.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同结构 D.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同价
A.按生产能力分为大、中、小型项目 B.按使用效益分为大、中、小型项目 C.按是否纳入国家计划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项目 D.按投资额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
A.资质培训 B.继续教育 C.监督检查 D.执业准入控制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直线职能制
A.非专利技术 B.商誉 C.商标权 D.股票
A.承诺在承诺通知发出时生效 B.要约邀请是合同成立的必经过程 C.承诺可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后撤回 D.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时要约不得撤销
A.寻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B.寻找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C.了解质量问题的动态变化 D.了解质量特征的分布规律
A.人为风险 B.责任风险 C.经济风险 D.自然风险
A.20% B.25% C.30% D.35%
A.造成对方人身伤害而免责的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C.在订立时显失公平的 D.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
A.造价协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D.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A.11.67% B.12.5% C.13.33% D.15%
A.32.61 B.35.88 C.39.64 D.42.90
A.3.7 B.4.4 C.5.22 D.3.6
A.L B.M C.N D.K
A.-6 B.-10 C.-14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