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桌面端
登录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0
/ 200字
搜索
单项选择题
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关于该《意见》的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
B.到2018年,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
C.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
D.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党的十七大最早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集中宣示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十三五”时期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具体措施的是( )。
A.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B.实行省管县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
C.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
D.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规划》确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五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二是协调惠农,三是绿色兴农,四是开放助农,五是( )富农。
A.改革
B.共享
C.均衡
D.全面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是( )。
A.6%左右
B.6.5%左右
C.7.5%左右
D.7%左右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关于该《意见》的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
B.到2018年,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
C.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
D.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主线是( )。
A.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党的领导为主线
B.以结构性调整为中心,以五大发展战略为主线
C.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线
D.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确保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 )河长体系。
A.市县乡三级
B.省市县三级
C.省市县乡四级
D.省市县乡村五级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受到重视
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体现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是( )。
A.水滴石穿
B.唇亡齿寒
C.声东击西
D.瞎子摸象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能动性
D.绝对性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重在强调( )。
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
C.理性因素的作用
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善于( )。
A.区分整体与部分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从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
D.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 )。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
D.科学的实践观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