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济资本 B.核心资本 C.监管资本 D.实收资本
A.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 C.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D.维护金融稳定
A.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 B.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C.开展与银行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D.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A.会员大会 B.理事会 C.常务理事会 D.专业委员会
A.上海银行宁波分行 B.北京银行天津分行 C.徽商银行 D.江苏银行
A.市场准入 B.监管谈话 C.非现场监管 D.现场监管
A.外汇汇率 B.国际间结算 C.外汇的借贷、转移 D.反洗钱
A.外国银行分行 B.中外合资银行 C.外商独资银行 D.外国银行代表处
A.企业年金基金托管 B.券商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托管 C.社保基金托管 D.股票资产托管
A.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B.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C.扩张性财政政策,防止通货紧缩 D.紧缩性财政政策,防止通货紧缩
A.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 B.充分就业——失业率 C.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 D.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A.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B.货币资金融通功能 C.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 D.经济调节功能
A.私人消费 B.政府消费 C.固定资本形成 D.存货增加
A.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 B.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 C.银行间债券市场 D.票据市场
A.股票 B.可转让大额存单 C.政府债券 D.商业票据
A.普通股票 B.金融债券 C.企业债券 D.中央银行票据
A.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外汇牌价 B.银行买入外汇的价格 C.居民个人到银行换取外汇的价格 D.银行买人外币现钞的价格
A.个人消费额度贷款 B.个人权利质押贷款 C.个人经营类贷款 D.个人住房最高额贷款
A.30% B.50% C.90% D.100%
A.融资租赁保函 B.经营租赁保函 C.授信额度保函 D.延期付款保函
A.120000 B.102000 C.2000 D.124000
A.持有期收益率=(购买价格—出售价格十利息)/购买价格×100% B.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十利息)/购买价格×100% C.持有朗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十利息)/出售价格×100% D.持有期收益率=(购买价格—出售价格十利息)/出售价格xl00%
A.短期贷款 B.银团贷款 C.债券投资 D.库存现金
A.现金支票 B.转账支票 C.普通支票 D.划线支票
A.金融债券是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 B.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必须获得银监会的行政许可 C.银行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获得资金 D.金融债券可以成为银行主动负债的工具
A.利率优惠,按同期限档次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B.存期灵活,最长存期为六年 C.总额控制,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五万元 D.分次存入,分次支取
A.表见代理 B.法定代理 C.委托代理 D.指定代理
A.银行保理 B.银行保函 C.备用信用证 D.进口押汇
A.1年期的定期存款 B.5年期的定期存款 C.个人活期存款 D.4年期教育储蓄存款
A.商业承兑汇票 B.银行本票 C.支票 D.银行承兑汇票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声誉风险 D.操作风险
A.资产风险管理 B.负债风险管理 C.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D.全面风险管理
A.资产的高收益 B.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C.资产的低风险 D.贷款的产业方向
A.1;5% B.2;10% C.5;20% D.5;10%
A.2006年2月28日 B.2007年2月28日 C.2006年8月28日 D.2007年8月28日
A.实收资本 B.一般准备 C.重估储备 D.混合资本债券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A.高于800 B.低于800 C.高于1600 D.低于1600
A.中国人民银行 B.地方政府 C.纪检部门 D.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
A.60 B.50 C.30 D.7
A.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从AA级降为A级 B.债务人因经济危机陷入经营困难 C.信贷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接受贿赂协助骗贷 D.即期外汇交易中,交易对手未能在第二个交易日按期交割
A.一般准备 B.专项准备 C.特别准备 D.重估准备
A.市场准入 B.非现场监管 C.监管谈话 D.信息披露监管
A.信用风险只存在于银行的表内业务 B.对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唯一的信用风险来源 C.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复杂和最主要的风险 D.场外衍生品交易中不存在信用风险
A.5 B.3 C.2 D.1
A.至少保存5年 B.至少保存10年 C.立即销毁 D.退还给客户
A.75% B.50% C.25% D.10%
A.以低于法定基准利率发放贷款 B.以高于法定基准利率吸收存款 C.以高于法定基准利率发放贷款 D.以低于法定基准利率吸收存款
A.允许复制抄写资料 B.允许借取资料 C.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签发的“协查通知” D.凭身份证查询
A.7天 B.1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A.半年;1年 B.1年;2年 C.1年;5年 D.2年;5年
A.债权人不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用于抵押的财产 B.债权人任何时候都无权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C.抵押需将财产移交给债权人,一旦债务人不能履行到期债务,可直接用于清偿 D.抵押财产的使用权归债权人所有
A.项目贷款承诺 B.开立信贷证明 C.履约保函 D.借款保函
A.2/3 B.1/2 C.1/3 D.1/5
A.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制裁 B.对触犯《刑法》的行为给予的刑事制裁 C.只针对公民,不针对法人 D.对轻微违法行为,尚不构成违法的行为人的法律制裁
A.第三人主观为故意是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 B.无权代理人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 C.在任何情况之下,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后果由代理人承担 D.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即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后果
A.要约既可以撤回也可以撤销 B.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可撤销 C.撤销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方才有效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要约可以撤回
A.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B.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C.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发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D.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庆
A.公安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银监会 D.中国银联
A.法定资本制度 B.授权资本制度 C.折中资本制度 D.代理资本制度
A.出票 B.背书 C.承兑 D.保证
A.主体不合法 B.客体不合法 C.方式不合法 D.对象不合法
A.承兑只适用于汇票和本票 B.背书只能在汇票上进行 C.汇票的出票人可以是银行 D.保证可以适用于支票
A.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B.以营利为目的 C.有自己的名称和场所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是合法的,因为王某使用的是自己的信用卡,而信用卡本身就是具有透支功能的 B.是合法的,因为王某没有伪造、使用作废的或冒用他人的信用卡 C.是不合法的,因为王某恶意透交了信用卡 D.是不合法的.因为王某冒用了他人的信用卡
A.指定代理 B.法定代理 C.委托代理 D.业务代理
A.自制信用卡从银行提款机取款 B.上市公司董事长变更,没有进行披露 C.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获取银行贷款 D.编造引进资金的理由从银行贷款
A.3 B.6 C.9 D.12
A.商业银行工作人员 B.基金管理公司工作人员 C.政策性银行工作人员 D.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
A.银行工作人员为不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组织出具资信证明 B.银行根据客户的指示,运用客户的资金进行债券投资 C.收买他人银行信用卡信息资料 D.某公司根据自身资金需要,吸收社会公众存款
A.尊重同事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成果 B.尊重同事的爱好及个人信仰 C.引用共同成果需经所在机构及同事的同意与授权 D.将同事不当行为通知媒体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A.银行工作人员无意透漏给家人某机构投资者近期面临的重大诉讼信息 B.银行工作人员匿名开设账户进行股票投资 C.工作休息期间,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和同事谈论工作话题 D.银行工作人员不得随便将涉及内幕信息的资料委托其他部门同事进行保管
A.提醒客户留意合约中的免责条款 B.向客户承诺产品收益 C.给客户做产品的风险提示 D.根据客户需求推荐适合的产品
A.居民身份识别 B.客户身份识别 C.公民身份识别 D.法人身份识别
A.应建议自己的朋友马上卖掉持有的该银行股票 B.应向社会公众透露这个消息,以尽到信息披露的职责 C.秘密卖掉自己持有的该银行的股票,但不能告知他人 D.不能利用此信息进行该银行股票的买卖,也不能将信息告知他人
A.内幕交易 B.监管规避 C.利益冲突 D.信息保密
A.有奖储蓄 B.放松现金管制 C.对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压票或退票 D.降低利率吸收储蓄
A.用于保值投机目的——期权、期货 B.用于支付——回购协议 C.用于投资、筹资——可转换公司债券 D.用于商品流通——银行承兑汇票
A.把VIP客户资料泄露给其他机构 B.向有权查询的机构提供客户账户信息 C.向反洗钱监管部门提供反洗钱信息 D.离职后不透露离职前获知的客户交易信息
A.耐心说明情况,取得理解和谅解 B.直接拒绝 C.尽力满足 D.向上级汇报,由上级设法解决
A.低负债经营 B.合伙制经营 C.自有资本较多 D.高负债经营,自有资本较少
A.不应当与其共享 B.该成员有权分享团队的研究成果,并可以将该成果带到新的工作岗位 C.应当与该成员分享成果,因为该成员目前仍是团队的一员 D.可以与其分享部分成果,但工作中应当处处提防该成员,不能再使其利用本团队资源增长工作经验
A.银行贷款人员与贷款企业勾结骗取银行贷款 B.商业银行资金交易员超越权限范围进行交易 C.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末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对银行声誉产生影响 D.由于清算人员过失造成客户证券清算资金未能及时入账
A.某甲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有责任将他所知道的情况对某乙实话实说 B.某甲本着维护所在机构的形象和声誉的原则,应对该传言断然否认 C.只有在某乙答应不对外宣传时,某甲才可以将他所知道的情况告诉某乙 D.某甲不应擅自代表所在机构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A.应当帮助同事隐瞒,以便增加银行销售额 B.不应越职过问,因为其他同事的行为应由有关部门监管 C.应当及时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 D.应当立即向监督部门检举该同事的违规行为,并且不应事先提醒该同事
A.各银行党委 B.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C.中国银行业协会 D.中国人民银行
A.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进行付款或承兑 B.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 C.授权另一银行议付 D.保证出口商品的质量
A.利用消费者的误解,追求被代理销售的产品的销量 B.对产品的性质、法律关系、被代理人的名称及其责任、所在机构的责任等用不易被人注意的方式体现在销售合同或广告中,使消费者无法获得足够信息 C.在合约中,或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能够让客户准确判断产品的特性 D.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夸大产品的收益性
A.2 B.3 C.4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