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桌面端
登录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0
/ 200字
搜索
单项选择题
每个葡萄糖分子经过三羧酸循环实现有氧氧化,并产生
A.18个ATP
B.28个ATP
C.38个ATP
D.48个ATP
E.58个ATP
点击查看答案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全身性感染迁徙灶)
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的感染
E.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包尿,应考虑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E.血液凝集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是
A.无复流现象
B.钙超载
C.自由基介导的损伤
D.微血管损伤
E.白细胞浸润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指标的是
A.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
B.有SIRS的存在
C.收缩压<90mm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以输液或药物维持
D.心率>100次/分
E.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毒性较外毒素为弱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中和作用
D.性质稳定,耐热
E.不能被甲醛脱毒而成为类毒素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是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炎症介质是一组
A.引起参与炎症反应的理化和生物性因素
B.引起炎症血管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
C.引起炎症组织损伤的生物活性物质
D.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E.参与炎症反应的神经体液性物质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内毒素的毒性成分主要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A E.脂蛋白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蛋白尿、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可能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Ⅰ型或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Ⅲ型超敏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等渗性失水的补液原则,下列错误的是
A.先给含钠液体
B.可给高渗氯化钠溶液
C.可给平衡盐溶液
D.可给等渗氯化钠溶液
E.必须先补足血容量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为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等渗性失水大量输注等渗盐水,会出现
A.高钾血症
B.低钾性碱中毒
C.低氯性碱中毒
D.高氯性酸中毒
E.低钠血症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中可作为脓毒症预后指标的是
A.TNF-α
B.IL-1
C.IL-6
D.IL-4
E.IL-10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
A.白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E.红细胞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内毒素的毒性效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微循环障碍 B.发热 C.休克
D.DIC
E.红细胞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指标的是
A.体温>38℃或<36℃
B.心率>90次/分
C.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
2
<32mmHg
D.氧饱和度<60%
E.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
9
/L或<4×10
9
/L或未成熟细胞>10%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高渗性失水补液首选
A.0.9%氯化钠溶液
B.等渗盐水和氯化钾
C.5%葡萄糖溶液 D.5%葡萄糖盐水
E.复方氯化钠溶液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多次输注血小板可出现
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高
D.淋巴细胞增高
E.抗血小板抗体增高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一卵巢癌患者,输血20ml后,疑发生输血反应,首要的处理是
A.减慢输血速度
B.静难糖皮质激素
C.终止输血
D.肌注异丙嗪
E.吸氧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
A.交感神经支配有关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E.微动脉的舒缩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每个葡萄糖分子经过三羧酸循环实现有氧氧化,并产生
A.18个ATP
B.28个ATP
C.38个ATP
D.48个ATP
E.58个ATP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应激状态下,葡萄糖直接氧化的最大速率由
A.2~3mg/(kg·min)下降至1~2mg/(kg·min)
B.3~4mg/(kg·min)下降至2~3mg/(kg·min)
C.4~5mg/(kg·min)下降至3~4mg/(kg·min)
D.5~6mg/(kg·min)下降至4~5mg/(kg·min)
E.6~7mg/(kg·min)下降至5~6mg/(kg·min)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
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
B.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
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
D.缺血后恢复血流损伤加重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脂肪最大氧化率可达
A.1.2~1.7mg/(kg·min)
B.2.2~2.7mg/(kg·min)
C.3.2~3.7mg/(kg·min)
D.4.2~4.7mg/(kg·min)
E.5.2~5.7mg/(kg·min)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不是血浆增量剂的有
A.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
B.中分子右旋糖酐 C.羟乙基淀粉
D.林格液
E.明胶代血浆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变化为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先降低后增加 E.不变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细胞凋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凋亡时溶酶体相对完整
B.无基因调控
C.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相关
D.参与体内细胞数量的调节
E.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自由基是指
A.极易被电离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B.极易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C.具有单价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D.外层轨道上具有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E.外层轨道上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细胞不产生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E.血小板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反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代谢指标是
A.ATP减少
B.cAMP增多
C.cGMP减少
D.乳酸增多
E.过氧化脂质增多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白细胞介素和细胞因子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多种效应来介导炎症反应的是
A.TNF-α
B.IL-1
C.IL-6
D.IL-4
E.IL-10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在机体体液平衡的调节中,正常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通过
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调节
B.肾脏的调节作用
C.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调节
D.肺的呼出作用来调节
E.血液的缓冲系统来调节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酮体包括
A.草酰乙酸、陟羟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
C.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D.乙酰辅酶A、γ-羟丁酸、丙酮
E.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与下列何种物质增多有关
A.补体
B.激肽 C.前列腺素
D.白三烯
E.组胺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微循环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B.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C.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D.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E.微循环既主要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受局部的调节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在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ATP
B.GTP
C.UTP
D.CTP
E.TTP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物质是
A.补体
B.组胺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发病机制的重要调节激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导致尿钠排泄增多、水潴留和血钠降低等
B.阿片样肽可增强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而抑制促甲状腺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
C.心房利尿钠肽具有较强的利钠和利尿作用,可降低循环容量
D.前列腺素主要参与血管活性调节和凝血机制
E.血管活性肠肽可舒张血管、增加心脏和脑血流,提高外周血管阻力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输血并发症,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24小时内
B.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发生于输注红细胞30分钟至2小时,但体温升高通常在间断输注后延长2~12小时
C.过敏反应很少发生,在IgA缺乏的患者中更常见
D.输血后紫癜通常在输全血或血小板后发生,绝大多数为男性
E.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输血6小时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双肺水肿、发热、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为
A.聚集的大片细胞的死亡
B.是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C.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不完整
D.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E.形成凋亡小体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发生无关
A.细胞膜外板与糖表面分离
B.Na
+
-Ca
2+
交换加强
C.儿茶酚胺减少
D.钙泵功能障碍
E.线粒体功能障碍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失水,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渗性失水:失水多于失钠
B.低渗性失水:失钠多于失水
C.等渗性失水:消化道丢失、皮肤丢失
D.高渗性失水:水摄入不足、水丢失过多
E.低渗性失水:失水时补充水不足、肾丢失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常用氧代谢的监测指标,描述不正确的是
A.DO
2
是每分钟心脏向外周组织输送的氧量,血红蛋白、SaO
2
或CO中任意指标的改变均可导致其变化
B.VO
2
是每分钟机体实际的耗氧量。在正常情况下,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并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
C.O
2
ER是每分钟氧摄取率,即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
D.SvO
2
是来自全身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代表全身组织水平氧供和氧耗的平衡,可用以判断危重症患者整体氧输送和组织的摄氧能力
E.ScvO
2
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测量得到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很好地反映SvO
2
的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在再灌注时细胞内钙超载发生的直接机制是
A.H
+
-Ca
2+
交换加强
B.Na
+
-Ca
2+
交换加强
C.K
+
-Ca
2+
交换加强
D.Mg
2+
-Ca
2+
交换加强
E.P
3+
-Ca
2+
交换加强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围术期,血小板计数>100×10
9
/L时,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患者无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50×10
9
/L时则需输注
B.外科急性大量失血,总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时可以考虑输注全血
C.术中患者出现失血的首要处理不是要立即恢复血红蛋白浓度
D.血浆输注不建议用于提高血容量、血浆蛋白浓度和营养支持、改善免疫缺陷状态等的治疗
E.尿毒症、高钾血症及酸中毒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以考虑输注全血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宿主免疫性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较广,应答迅速,但无特异性,个体出生时不存在
B.屏障结构包括皮肤和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C.正常组织和体液中存在补体、溶菌酶、防御素等多种抗菌物质,常配合其他杀菌因素而发挥作用
D.细胞免疫的相应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CD4
+
Thl细胞。在抗感染免疫,尤其是抗细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E.抗体通过抑制致病菌黏附、调理吞噬作用,中和外毒素、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而发挥抗感染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血乳酸测定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失血性休克较心源性休克能耐受较高的乳酸浓度
B.感染性休克时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比出血性休克少
C.血乳酸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有关,如果乳酸>2mmol/L持续12小时,提示预后不良;如果乳酸浓度迅速下降≤2mmol/L,存活率高
D.在心搏骤停和心室颤动患者血乳酸浓度迅速上升,血乳酸浓度变化取决于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
E.肝硬化患者血乳酸在正常范围内,但对乳酸的处理能力降低,变异程度相当大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