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原因 B.环境 C.条件 D.根源或状态
A.“强制原理”认为,安全生产管理有必要采取强制手段约束个人的活动和行为 B.“监督原则”认为,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因果关系原则”认为,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事故发生是必然的 D.“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 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 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 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
A.矿山、建筑工单位 B.冶金行业 C.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单位 D.危险物品生产单位
A.安全隔离 B.个体防护 C.设置薄弱环节 D.逐渐泄压
A.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 B.典型事故案例 C.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D.自我学习
A.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B.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A.4;17 B.4;15 C.5;15 D.5;17
A.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状况 B.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状况 C.特种设备事故的情况、特点、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D.特种设备能效状况
A.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 C.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D.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A.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B.评价依据应当是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 C.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D.设备出厂文件审核结果
A.2;2~3 B.2;3~5 C.3;3~5 D.3;5~7
A.可能产生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项目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C.可能产生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D.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
A.60 B.90 C.30 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