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A.实践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永恒性
A.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 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也是绝对的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相对主义诡辩论 B.折中主义 C.形而上学 D.唯物辩证法
A.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 B.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A.哲学、宗教、心理学 B.艺术、道德、逻辑学 C.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 D.哲学、艺术、道德
A.历史决定论 B.宿命论 C.主体选择论 D.“合力论”思想
A.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B.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发展生产力 C.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A.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大革命的失败时期 B.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土地革命前中期 C.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的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
A.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C.无产阶级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D.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联盟
A.毛泽东1928年10月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毛泽东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毛泽东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 D.毛泽东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从根本上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国情的变化 D.党情的变化
A.农业 B.加工工业 C.第三产业 D.商业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发展生产力同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政治、科研、教育体制的矛盾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改革开放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D.反对腐败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D.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A.生产资料归国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 B.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国家所有,国家经营 D.国家所有,集体经营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A.殖民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恐怖主义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经营成果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A.我国的一级权力机关 B.我国的一级行政机关 C.一种学术性团体 D.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B.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大力培育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 D.反对腐败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起源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类似于感觉的特性 C.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D.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A.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把人的行为都看作是由意识支配的 C.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不可认识的 D.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瑞金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全力解决敌我矛盾 C.防止和粉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抓大放小” C.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D.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建立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一次加息 B.二次加息 C.三次加息 D.四次加息
A.57周年 B.58周年 C.59周年 D.60周年
A.800公斤 B.850公斤 C.900公斤 D.950公斤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