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2平移距离为0.3220mm时,测得某单色光的干涉条纹移过1024条,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A. 6.289×10-7m B. 5×10-7m C.4×10-7m D.7×10-7m
A.0.5% B.4% C.9% D.21%
在温度T一定时,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气体分子的压强户的关系为()。
A. B. C. D.
A.0.60,0.30 B.0.40,0.20 C.1.67,3.33 D.0.80,0.40
A.平均碰撞次数与P成反比 B.平均碰撞次数与成正比 C.平均碰撞次数与成反比 D.平均碰撞次数与P成正比
A. 平均自由程增加,平均碰撞次数增加 B. 平均自由程不变,平均碰撞次数增加 C. 平均自由程不变,平均碰撞次数不变 D.平均自由程增加,平均碰撞次数不变
A.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 B.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 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A.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都增大 B.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都减小 C.平均碰撞次数减小而平均自由程增大 D.平均碰撞次数增大而平均自由程减小
A. 1/16kg B.0.8kg C.1.6kg D.3.2kg
有容积不同的A、B两个容器,A中装有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B中装有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内能(E/V)A和(E/V)B的关系()。
A.为(E/V)A<(E/V)B B. 为(E/V)A>(E/V)B C.为(E/V)A=(E/V)B D.不能确定
A.等容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温过程 D.绝热过程
A.9J B. 15J C.18J D. 6J
A.PV/m B. PV/(KT) C.PV/(RT) D.PV/(mT)
A.平均碰撞次数减小而平均自由程不变 B.平均碰撞次数减小而平均自由程增大 C.平均碰撞次数增大而平均自由程减小 D.平均碰撞次数不变而平均自由程增大
在标准状态下,若氢气(可视作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为V1/V2=1/2,则其内能之比E1/E2为()。
A. 1/2 B.5/3 C. 5/6 D. 3/10
A. 25% B. 50% C.75% D. 91.47%
A.功可以完全变为热,但热不能完全变为功 B.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热可以完全变为功,但功不能完全变为热 D. 热量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A.66.7% B.50% C.25% D.0
A.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都增大一倍 B.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都减为原来的一半 C. 平均碰撞次数增大一倍而平均自由程减为原来的一半 D.平均碰撞次数减为原来的一半而平均自由程增大一倍
A. 单位体积内速率为v的分子数目 B. 单位体积内分子速率在v→v+dv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分子速率为v的分子总数 D. 单位体积内,分子速率在v→v+dv区间中的分子数目
用下列两种方法 (1)使温度T1的高温热源的温度升高△T (2)使温度T2的低温热源的温度降低相同的△T值 分别可以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η1和△η2,两者相比()。
A. △η1>△η2 B. △η2>△η1 C.△η1=△η2 D. 无法确定哪个大
A.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B.膨胀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 膨胀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 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不变
若f(v)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速率区间间隔为dv,则表示()。
A.方均根速率 B.最可几速率 C.算术平均速率 D.与速率无关
A.B为波的频率,(2π)/C为波长 B.(2π)/B为波长,C/B为波速 C.(2π)/B为波的周期,B/C为波速 D.B/(2π)为频率,C/B为波速
A. 相同的位相 B. 相同的振幅 C.相同的机械能 D. 相同的频率
A.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绝热膨胀过程 D.等压压缩过程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C.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A.100响 B.126响 C.200响 D.2响
A.0.4m·s-1 B.-0.4m·s-1 C.0.4π2m·s-1 D.0
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A.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B.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 D.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A. 0~π/2之间 B. π/2~π之间 C.π~3π/2之间 D. 3π/2~2π之间
A.kA2 B.(1/2)kA2 C.(1/4)kA2 D.0
一简谐横波沿Ox轴传播.若Ox轴上P1和P2两点相距λ/8(其中λ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A. 方向总是相同 B.方向总是相反 C.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大小总是不相等
A.810Hz B.699Hz C.805Hz D.695Hz
A.4f B. 2f C.f D. f/2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接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将升高 B.将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A.T/12 B.T/8 C.T/6 D.T/4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E1,如果简谐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E2变为()。
A. E1/4 B. E1/2 C. 2E1 D. 4E1
A.1s B.(2/3)s B.(4/3)s D.2s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y=Acos2π(vt-x/λ),在t=1/v时刻,x1=3λ/4与x2=λ/4二点处质元速度之比是()。
A. -1 B.1/3 C.1 D. 3
A.2.86m B.2.19m C.0.5m D.0.25m
A.其波长为0.5mB.波速为5m/sC.波速为25m/sD.频率为2Hz
机械波的表达式为y=0.03cos6π(t+0.01x)(SI),则()。
A. 其振幅为3m B.其周期为(1/3)s C. 其波速为10m/s D. 波沿x轴正向传播
A. 振动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 振动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C.振动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D.振动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假设二者对光无吸收,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0/8 B. 3I0/8 C. I0/4 D. 3I0/4
A.d/4 B.d/2 C.d D.2d
借助玻璃表面上涂一层折射率n=1.38的MgF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折射率为n'=1.60的玻璃表面的反射。当波长为λ=5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的反射,则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A.5nm B.30nm C.90.6nm D.250nm
入射光强为I0的单色自然光,通过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的两块偏振片几和P2。若将第三块偏振片插入起偏器(P1)和检偏器(P2)之间,且它的偏振化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P2后面的透射光的强度(忽略偏振片的吸收)为()。
A.I0cosθ B. C.I0ocos2θD.I0cos4θ
光强为I0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P1和P2,若P1和P2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α,则透射偏振光的强度I是()。
A.I0cos4α B.I0/2cosα C.I0/2cos2α D.I0cos2α
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的改变无法确定
A. (a+b)=2a B. (a+b)=3a C.(a+b)=4a D. (a+b)=6a
A. (n-1)d B. 2(n-1)d C. 2nd D. nd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He—Ne激光器发出λ=6328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3m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10cm,则单缝的宽度为()。
A. 8.6×10-3mm B. 5.0×10-2mm C. 4.0×10-2mmD. 7.6×10-2mm
波长λ=550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2×10-4cm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2 B. 3 C.4 D.5
利用玻璃表面上的MgF2(n=1.38)透射薄膜层可以减少玻璃(n=1.60)表面的反射,当波长为5000的光垂直入射时,为了产生最小的反射,此透明层需要的最小厚度为()。
A.3000 B.50 C.10500 D.910
A. λ/4 B.λ/(4n) C. λ/2 D.λ/(2n)
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4.84×10-6弧度,由它们发出的光波波长λ=5.50×10-5cm,若能分辨出这两颗星,望远镜物镜的口径至少为()。
A.10cm B.13.8cm C.50cm D.100cm
波长λ=50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一缝宽a=0.25mm的单缝处,在衍射图样中,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条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2mm,则透镜焦距为()。
A.1.2m B.2.0m C.1.0m D.0.5m
今测得釉质的起偏振角i0=58.0°,它的折射率为()。
A.1.60 B.1.50 C.1.40 D.1.70
A. 58°26',51°34' B. 38°26',31°34' C.48°26',41°34' D.26°26',13°34'
A.2/3 B.1/3 C.1/5 D.1/2
A.光强单调增加 B.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C.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D.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
我们比较两条单色的x射线的谱线时注意到,谱线A在一个晶体的光滑面成30°的掠射角处给出第一级反射极大。已知谱线B的波长为0.97。这谱线B在与同一晶体的同一光滑面成60°的掠射角处,给出第三级的反射极大,则谱线A的波长为()。
A.1.58 B.1.68 C.1.48 D.1.78
A. 非偏振光 B. 圆偏振光 C. 面偏振光 D.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