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家环保总局 B.任何单位和个人 C.地方各级环保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
A.申请变更名称 B.申请调整评价范围 C.申请变更地址 D.申请资质延续
A.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 B.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禁止再次用于销售 C.在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或禁止将自来水作为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 D.在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
A.4 B.5 C.6 D.8
A.5 B.8 C.10 D.15
A.规划设计能力 B.一定主管资质 C.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 D.施工单位指定
A.生物滤池法 B.氧化沟法 C.常规活性污泥法 D.水解好氧法
A.以生产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B.以生产食用油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C.以生产饮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D.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限制开发 D.禁止开发
A.环境影响后评价计划 B.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C.防治生态破坏的措施 D.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A.锅炉自排碱性废水或企业自排碱性废液的除尘脱硫工艺双碱法 B.锅炉自排碱性废水的除尘脱硫工艺双碱法 C.双碱法利用锅炉自排碱性废水或企业自排碱性废液的除尘脱硫工艺 D.企业自排碱性废液的除尘脱硫工艺双碱法 E.双碱法锅炉自排碱性废水的除尘脱硫工艺
A.对耕地造成损害的,根据受损害的耕地面积前3年平均年产量,以补偿时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给予一次性补偿 B.对耕地上农作物、经济作物造成损害的,根据受损害的耕地面积前3年平均年产量,以补偿时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给予补偿 C.对竹木造成损害的,根据实际损害株数,以补偿时当地市场平均价格逐株计算,给予补偿 D.对土地的附着物造成损害的,根据实际损害.的程度,以补偿时当地市场价格,给予补偿
A.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
A.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举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最后发现或者最先接到举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由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B.环境污染治理制度 C.环境污染防治制度 D.绿色管理责任制度
A.公共服务设施 B.生态环境保护 C.居民住房建设 D.重要基础设施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A.最高洪水位 B.常年洪水位 C.设计洪水位 D.平均洪水位
A.30% B.40% C.50% D.10%
A.向海域排放油类 B.向海域排放酸液 C.向海域排放碱液 D.向海域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A.1倍以上3倍以下 B.2倍以上3倍以下 C.1倍以上5倍以下 D.2倍以上5倍以下
A.土地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费 B.土地管理林地恢复费 C.土地资源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费 D.土地资源管理林地恢复费
A.环境范围的大小 B.环境功能的不同 C.环境要素的形成 D.环境要素的不同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放射性主管部门
A.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B.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C.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D.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地方各级政府 C.相关的部门协调配合 D.人民代表大会
A.65 B.63 C.87 D.86
A.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规范 D.环境标准
A.重大影响环评单位 B.重大影响编制机关 C.一定影响环评单位 D.较大影响编制机关
A.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 B.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建设单位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D.建设单位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开工建设的
A.科学发展观战略B.和谐社会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科技兴国战略
A.7 B.5 C.10 D.15
A.公开、公正、广泛 B.公正、客观、广泛 C.公平、客观、便利 D.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
A.175 B.237 C.359 D.481
A.重点生态功能区 B.一般区域 C.生态保护区 D.环境保护区
A.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 B.含热废水 C.含病原体的医疗污水 D.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废水
A.申请 B.申请和活动计划 C.规划书 D.环境报告书
A.30% B.40% C.50% D.60%
A.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B.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C.建设项目单位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55%以上 B.65%以上 C.85%以上 D.75%以上
A.《污染防治法》 B.《生态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A.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C.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D.县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务院
A.15 B.30 C.60 D.90
A.生产、运输、使用、储存 B.生产和使用 C.生产、使用和储存 D.生产、运输、储存
A.3% B.3.5% C.4.0% D.4.5%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B.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C.为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D.征用基本农田的
A.95%以上 B.90%以上 C.85%以上 D.75%以上
A.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C.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D.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A.上报审批前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上报审批后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 C.上报审批前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 D.上报审批前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水行政主管部门 C.发改委 D.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A.鸟类栖息地 B.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 C.滩涂湿地 D.经济生物的索饵场
A.生态经济 B.绿色经济 C.循环经济 D.市场经济
A.75% B.80% C.85% D.90%
A.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B.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
A.越广越好 B.由项目当地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C.由项目当地的人民政府负责确定 D.与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相一致
A.大城市能源 B.重工业区能源 C.农村能源 D.城市能源
A.实施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B.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C.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A.25000 B.50000 C.75000 D.100000
A.定期复核 B.责任追究 C.向社会公布 D.评议考核
A.淘汰制度 B.清洁生产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自我改造
A.城乡居民生活用 B.农业用水 C.工业用水 D.生态环境用水
A.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 B.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 C.紧急情况 D.所涉金额巨大的情形
A.单座装机容量在3200kV·A及以下的电炉立即停止生产。拒不执行的,由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单座装机容量在3200kV·A以上,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立即停产整顿,经省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恢复生产;整顿后污染物排放仍不能达标的予以关停,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不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C.对在建或拟建的铁合金项目立即停止建设 D.对政府已立项的各种铁合金项目可以继续进行建设
A.同级 B.上级 C.省级 D.当地
A.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 B.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 C.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D.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前
A.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B.环境保护计划制度 C.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D.环境保护公告制度
A.提起行政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再次处以罚款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鼓励性技术政策 B.鼓励性经济政策 C.鼓励性法律政策 D.鼓励性管理政策
A.审核 B.审批 C.审查 D.预审
A.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1个月内 B.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 C.自建设项目投入正式生产之日起1个月内 D.自建设项目投入正式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
A.报送审批后 B.报送审批前 C.报送审批过程中 D.出台后
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编制环境影响登记书 D.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 D.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
A.60;30 B.50;20 C.70;30 D.40;20
A.新型燃油泵、高压燃油喷射、废气再循环(EGR)、增压、中冷等技术相结合 B.电控燃油高压喷射(如电控单体泵、电控高压共轨、电控泵喷嘴等)、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及安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等技术相结合 C.更高压力的电控燃油喷射、可变几何的增压中冷、冷却式废气再循环(EGR)、多气阀技术、可变进气涡流等,并配套相应的排气后处理技术的 D.更高压力的电控燃油喷射、可变几何的增压中冷、冷却式废气再循环(EGR)、多气阀技术、可变进气涡流
A.175 B.276 C.395 D.498
A.一级核发、一级管理 B.一级核发、两级管理 C.两级核发、一级管理 D.两级核发、两级管理
A.排污收费制度 B.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C.超标罚款制度 D.限期治理制度
A.核心保护区 B.自然保护区 C.生态保护区 D.野生动物保护区
A.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B.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农业发展规划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D.《环境保护法(试行)》
A.需按规定收取一定 B.酌情收取一定 C.不得收取任何 D.需缴纳
A.环境污染 B.生态恶化 C.环境影响 D.环境破坏
A.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
A.环境保护措施 B.防止风力侵蚀措施 C.防止水泄漏措施 D.节水措施
A.不同 B.重大分歧的 C.出入 D.一些分歧
A.省级环保部门 B.上级人民政府 C.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D.所在地人民政府
A.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限期治理 B.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关闭或迁移 C.应严于规定的排放标准,限期治理 D.应严于规定的排放标准,关闭或迁移
A.50%60% B.60%70% C.60%80% D.50%70%
A.当地 B.县级以上 C.市级 D.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A.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后 B.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前 C.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后 D.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完成前
A.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审查过程中质量较差的 B.环境影响评价中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的 C.变相转包评价工作或承接项目与评价证书业务范围不一致的 D.评价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评价合同的
A.7 B.10 C.15 D.30
A.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规范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A.变更前5天 B.变更前10天 C.变更前15天 D.变更前30天
A.资质管 B.定期审查 C.单位负责制 D.注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