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线路应选择在岸坡稳定,浸水后变形较小的一侧通过 B.线路宜在水库预测坍岸线加安全距离以外通过 C.线路宜选择在迎风一侧通过 D.在水库下游路线应选择在由水库泄洪引起的水淹、冲刷等范围以外通过
A.岩石的饱和极限状态抗压强度与天然状态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B.岩石的饱和极限状态抗压强度与干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C.岩石的湿极限抗压强度与天然状态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D.岩石的湿极限抗压强度与干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A.泥石流勘察应在详细勘察阶段进行 B.泥石流勘察时应查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活动规律,并对工程场地做出适宜性评价,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 C.泥石流的勘察方法应以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为主 D.对Ⅱ1类泥石流沟谷不应作为工程场地,各类线路宜避开
A.10m B.20m C.30m D.40m
A.比贯入阻力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的非线性误差 B.比贯入阻力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C.由于地层有软、硬变化时比贯入阻力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提前或滞后反映了软硬变化的情况 D.比贯入阻力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由于电阻或电压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A.应评价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量是否满足要求 B.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1.5m C.降水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颗粒的流失 D.为防止基坑发生突涌,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基坑下的承压水头。
A.地基的动剪切横量 B.地基刚度 C.地基阻尼比 D.地基参振质量
A.湿度状态 B.稠度状态 C.颜色及包含物 D.结构及层理特征
A.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黏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 B.当对同一种黏性土采用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时,后者测得的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均较大 C.最优含水量的大小一般与塑限接近 D.击实曲线一般为一条向下凹的曲线,曲线峰点的坐标分别为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A.挖方后土层变为超固结土 B.挖方后土层的超固结比在不同深度处是一样的 C.挖方后土层的超固结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最终将等于1 D.超固结比与深度之间无规律
A.固结排水剪是指施加围压后让土样有充分的排水时间,在施加轴向荷载时速度充分慢,使得孔隙水压力能及时消散 B.快剪试验是指在施加围压和轴向压力时,不匀许土样排水,加荷速度较快 C.软黏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一般采用快剪试验测得,是因为实际工程中加荷速度较快 D.一般情况下固结排水剪测得的有效应力下的内摩擦角大于快剪试验测得的总应力状态下的内摩擦角
A.厚度 B.走向 C.倾向 D.倾角
A.1.73 B.1.15 C.0.85 D.0.5
右图是一个有防渗帷幕的均质土坝,在图中的A、B、C、D、E五点的水头高度间的关系,下列()是正确的。
A.A>B>C>D>E B.A=E;B=D C.C>B>A且C>D>E D.以上三种情况均不正确
A.松散 B.稍密 C.中密 D.密实
A.粒径分析曲线 B.累计曲线 C.粒度曲线 D.粒组曲线
A.作用标准值 B.作用设计值 C.作用频遇值 D.作用组合值
A.按荷载效应是由永久荷载控制还是可变荷载控制分别确定 B.按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或不利分别确定 C.按不同荷载规范要求确定 D.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A.对水平位移向下游为正,向上游为负 B.对竖向位移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C.对开合型裂缝闭合为正,张开为负 D.对滑移型三向位移,向坡下为正,向左半为正,反之为负
A.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 B.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15MPa C.受检桩混凝土龄期至少达到28天 D.A+B
A.对于柔性基础,当荷载为均布荷载时,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处处相等 B.柔性基础底面下土体的沉降量是处处相等的 C.对于刚性基础,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与荷载大小有关,当荷载较小时,基础底面角点处压力最大,基础底面中心点处压力最小 D.刚性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沉降量是处处相等的
A.含水量 B.矿物成分 C.粒径大小 D.水中的离子成分及离子浓度
A.一般情况下,密砂受剪时体积膨胀,孔隙比变大 B.密砂剪切时,抗剪强度在小应变时出现峰值,在大应变时强度降低,出现应变软化现象 C.松砂受剪时体积不变,抗剪强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达到一极大值 D.当砂土孔隙比等于临界孔隙比时,在不排水条件下受荷至破坏时,体积变化为零
A.1800kN B.1500kN C.990kN D.800kN
A.2.0 B.3.0 C.4.0 D.不确定
图示甲为已建6层建筑,天然地基基础埋深2.0m,乙为拟建12层建筑,设半地下室,筏基,两建筑物净距为5.0m,拟建建筑物乙时,已有建筑物甲可能会产生下列选项中的哪种危害().
A.南纵墙上出现八字裂缝 B.西山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C.建筑物向北倾斜 D.建筑物向东倾斜
A.1:1 B.1:1.25 C.1:1.5 D.1:2
A.62kPa B.68kPa C.72kPa D.82kPa
A.宜根据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定 B.初选时宜选定一种最佳方案.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 C.初选时宜提出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方案以供选择 D.一般情况下,由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法很可能是最佳方案
A.用桩间土的平均压实系数控制 B.用桩间土的平均液性指数控制 C.用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控制 D.用桩间土的平均于密度控制
A.处理的范围可与建筑物基础外缘包围的范围相等 B.处理的范围可以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包围的范围 C.当建筑物对变形无严格要求时可采用超载预压法 D.当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时,可一次性加荷
A.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使桩承担更多的荷载 B.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使土承担更多的荷载 C.提高CFG桩的承载力 D.提高垫层以下土的承载力
A.夯锤重量、夯锤落距、锤底单位压力 B.夯击次数 C.夯击遍数 D.地基土性质、不同层的厚度、埋藏顺序、地下水位等
A.桩间土强度折减系数η与施工队伍的素质,施工质量等有关 B.桩间土强度折减系数与拟建工程性质及工程的重要性有关 C.桩端折减系数取值与施工时桩端施工质量及桩端土质等条件有关 D.当施工质量好,桩底质量可靠时,α宜取0.4
A.CFG桩法 B.夯实水泥土桩法 C.水泥土搅拌法 D.高压喷射注浆法
A.通过墙底与水平面成45°+ψ/2夹角的斜面 B.与墙面距离为0.3倍墙高的竖直面 C.以通过墙底与水平面夹角为45°+ψ/2的斜面为弦的圆孤破坏 D.下部为A,上部为B的折线形式
A.防护 B.加筋 C.隔离 D.锚固
A.承包工程的方式及投标综合说明 B.工程总报价和价格组成的分析 C.不可预见费用的估计 D.计划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
A.根据承包方式做到内细算外粗报 B.要明确招标文件中双方的经济责任 C.充分利用现场勘察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D.要选择尽可能详细的计算方法计算投标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