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细菌发生变异,抗生素对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人不再有效,就是抗生素耐药。世卫组织官员称,如果没有多方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这不是预测,而可能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英国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数百万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药性而提早离世。如不采取切实行动,35年后,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死亡的人数将超过1000万。抗生素曾是消灭病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病菌耐药性和“超级病菌”已成为医学难题。例如,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今天起,向滥用抗生素说“不”!因为“滥用就会无用”。 材料2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全世界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请回答:从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到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案: 正确答案: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原理。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细菌发生变异,抗生素对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人不再有效,就是抗生素耐药。世卫组织官员称,如果没有多方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这不是预测,而可能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英国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数百万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药性而提早离世。如不采取切实行动,35年后,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死亡的人数将超过1000万。抗生素曾是消灭病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病菌耐药性和“超级病菌”已成为医学难题。例如,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今天起,向滥用抗生素说“不”!因为“滥用就会无用”。 材料2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全世界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请回答:“滥用”到“无用”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 正确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细菌发生变异,抗生素对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人不再有效,就是抗生素耐药。世卫组织官员称,如果没有多方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这不是预测,而可能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英国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数百万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药性而提早离世。如不采取切实行动,35年后,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死亡的人数将超过1000万。抗生素曾是消灭病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病菌耐药性和“超级病菌”已成为医学难题。例如,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今天起,向滥用抗生素说“不”!因为“滥用就会无用”。 材料2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全世界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请回答:从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到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案: 正确答案: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原理。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网上疯传的食疗误区,90%的人中招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们日常服用的药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副作用。于是,很多天然的“药品”受到全民热捧,看上去可以让你远离副作用的困扰,朋友圈里也时不时有人分享这类文章。然而,大家对“食疗”或一知半解或期望过高,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认识误区。《生命时报》为此采访营养专家,总结出几大最常见的食疗误区,并加以解惑答疑。 误区一:药食同源,食疗效果和药物一样好.且无副作用 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既然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那么食疗是比药物更好的选择。顾中一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食物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治疗疾病则是药物的责任。我们不否认食物对部分代谢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有较强的干预能力,但在具体的应用时应基于实实在在的证据,而不是想当然或者迷信传统说法,一定得看“疗效”。于仁文解释,食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些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身体不适,例如便秘、口干舌燥等,通过规律饮食以及适当的食谱调整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选择食疗前必须要就医.通过诊断排除大病、重病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后才能进行。此外,对于科学已知需要服药治疗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饮食调整确实很重要,但切不可迷信食疗偏方,期望它们能彻底治愈,以免贻误病情。 误区二:“万人一方”。别人吃这个好,自己也可以试 在于仁文看来,这个方法很不可取。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同一个方子也很难对症同一种疾病。以便秘为例,有些人可以多吃苹果,因为其中富含的果胶能够促进排便,但如果患者本身有胃溃疡等胃部炎症,食用过多的苹果反而会刺激胃黏膜。顾中一也认为,由于个体差异、安慰剂效应、疾病自然转归的特点,他人吃了某种食物之后病情好转有可能并不是因为食疗方的功效。因此,不建议盲目使用他人推荐的方子。 误区三:食疗无毒,多吃也没有问题 不少人认为能当作一日三餐吃进肚子的东西,肯定没毒,多吃点少吃点都没事。于仁文告诉记者,任何食物吃太多轻则导致肥胖、营养失衡,重则引起疾病重症,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例如:豆制品有助于补钙和补充优质蛋白,但每天摄入太多,就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造成器官功能损伤。再比如,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能够改善由于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眼干眼涩.但如果每天超量食用,很容易食物中毒,造成发烧、皮肤干燥甚至脱发等后果。 请回答:运用矛盾精髓的原理分析为什么不能“万人一方”

答案: 正确答案: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矛盾也千差万别。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情况各不相同,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万人一方”...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网上疯传的食疗误区,90%的人中招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们日常服用的药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副作用。于是,很多天然的“药品”受到全民热捧,看上去可以让你远离副作用的困扰,朋友圈里也时不时有人分享这类文章。然而,大家对“食疗”或一知半解或期望过高,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认识误区。《生命时报》为此采访营养专家,总结出几大最常见的食疗误区,并加以解惑答疑。 误区一:药食同源,食疗效果和药物一样好.且无副作用 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既然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那么食疗是比药物更好的选择。顾中一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食物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治疗疾病则是药物的责任。我们不否认食物对部分代谢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有较强的干预能力,但在具体的应用时应基于实实在在的证据,而不是想当然或者迷信传统说法,一定得看“疗效”。于仁文解释,食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些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身体不适,例如便秘、口干舌燥等,通过规律饮食以及适当的食谱调整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选择食疗前必须要就医.通过诊断排除大病、重病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后才能进行。此外,对于科学已知需要服药治疗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饮食调整确实很重要,但切不可迷信食疗偏方,期望它们能彻底治愈,以免贻误病情。 误区二:“万人一方”。别人吃这个好,自己也可以试 在于仁文看来,这个方法很不可取。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同一个方子也很难对症同一种疾病。以便秘为例,有些人可以多吃苹果,因为其中富含的果胶能够促进排便,但如果患者本身有胃溃疡等胃部炎症,食用过多的苹果反而会刺激胃黏膜。顾中一也认为,由于个体差异、安慰剂效应、疾病自然转归的特点,他人吃了某种食物之后病情好转有可能并不是因为食疗方的功效。因此,不建议盲目使用他人推荐的方子。 误区三:食疗无毒,多吃也没有问题 不少人认为能当作一日三餐吃进肚子的东西,肯定没毒,多吃点少吃点都没事。于仁文告诉记者,任何食物吃太多轻则导致肥胖、营养失衡,重则引起疾病重症,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例如:豆制品有助于补钙和补充优质蛋白,但每天摄入太多,就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造成器官功能损伤。再比如,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能够改善由于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眼干眼涩.但如果每天超量食用,很容易食物中毒,造成发烧、皮肤干燥甚至脱发等后果。 请回答: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误区三:食疗无毒,多吃也没有问题”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正确答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