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闪长岩 B.辉绿岩 C.安山岩 D.石髓岩
A.自地面算起7.0m B.自地面算起7.5m C.自地面算起9.5m D.自地面算起11.5m
A.对工程建设中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可不必控制,因为工程建设的周期短、范围小 B.应减小地下水的开采量及水位降深,调整开采层次,合理开采 C.当地面沉降发展剧烈时应停止开采地下水 D.可对地下水采取人工补给及回灌措施
A.甲级工程,工级土样 B.甲级工程,Ⅱ级土样 C.乙级工程,工级土样 D.乙级工程,Ⅱ级土样
A.Ⅰ B.Ⅱ C.Ⅲ D.Ⅳ
A.平均值 B.标准差 C.设计值 D.变异系数
A.原则上讲,十字板剪切试验只能用于测定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并假定饱和软黏土的内摩擦角为0° B.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分析时应计算各试验点土的不排水抗剪峰值强度、残余强度、重塑土强度和灵敏度 C.利用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分析判定土的固结历史 D.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比值称为灵敏度,根据灵敏度的大小可判定软黏土的触变性
A.3.0m B.3.8m C.4.5m D.5.0m
A.501 B.482 C.456 D.435
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事实上就是σ3=0的三轴压缩试验 B.黏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一般是黏聚力c值的2倍 C.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时试样的破坏原因是由于斜截面上受剪应力作用而发生破坏 D.黏性土的灵敏度等于原状试样与重塑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
A.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B.固结不排水试验 C.固结排水试验 D.固结不排水试验测孔隙水压力
A.颜色 B.条痕 C.光泽 D.透明度
A.270kPa B.280kPa C.290kPa D.300kPa
A.土的渗透变形的类别的判定 B.土的渗透压力大小的计算 C.流土和管涌的临界水力比降的确定 D.土的允许水力比降的确定
A.取算术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 B.取算术平均值 C.取概率分布的0.5分位值 D.按B或C取值均可
A.分层总和法 B.平行断面法 C.平均厚度法 D.三角形法
A.可变作用 B.自由作用 C.静态作用 D.动态作用
A.对地下管线,孔隙水压力测试点应布置在管线3m以内 B.软土地区沉桩影响范围一般为0.5~1.5ι(ι为桩的入土深度) C.孔隙水压力测试孔间距一般为20~30m D.孔隙水压力测试点的垂直间距一般不宜大于1~2m
A.墙背主动土压力+冰压力+地震力 B.墙背主动土压力+波浪力+地震力 C.墙背主动土压力+波浪力+冰压力 D.墙背主动土压力+地震力
A.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B.滑坡体周界及面积 C.滑动量及滑移方向 D.主滑线及滑动速度
A.瞬时沉降 B.畸变沉降 C.主固结沉降 D.次固结沉降
右图表示饱和土等向固结完成后,在σ3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增加σ1直至破坏的应力路径,下述说法中()是正确的。
A.这是有效应力路径,α角与摩擦角ψ相等 B.这是总应力路径,α=45°+ψ/2 C.这是总应力路径,且α=45° D.这是有效应力路径,且α=45°
A.对饱和试样而言,孔隙水压力系数B=1 B.对非饱和试样而言,孔隙水压力系数B=0 C.一般情况下,孔隙水压力系数A与偏应力增量的变化有关 D.对孔隙水压力系数A、B的研究主要对黏性土的强度研究具有意义
右图为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为A、B、C,下述说法中()是不正确的。
A.A曲线表征土的分选性好,一般是稳定流水慢速沉积的环境 B.B曲线代表土的分选性差,大小混杂,一般代表洪积等流速迅速减小快速沉积的环境 C.C曲线代表中间颗粒含量大,缺少大粒径及小粒径颗粒的土 D.A曲线的曲率系数及不均匀系数均较小
A.5%~20% B.20%~50% C.50%~80% D.>80%
A.6/6 B.1/6 C.1/10 D.1/30
A.水流和波浪荷载 B.堆货荷载 C.地震荷栽 D.冰荷载和风荷载
A.基础的荷载与底面应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满足竖向力系的平衡条件 C.满足对基底形心的力矩平衡条件 D.边缘的最大及最小应力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A.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可取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B.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宜取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 C.取一根桩的截面面积 D.按A或B选择
A.0.4m B.0.45m C.0.625m D.0.75m
A.100 B.75 C.50 D.25
A.垫层的压实标准可采用压实系数控制,压实系数为垫层的天然干密度与垫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当建筑物地基采用卵石作垫层材料时,如果用碾压法压实,压实系数不宜低于0.94 C.当垫层材料采用粉煤灰时,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率加减4%以内 D.在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应分层进行
A.0.5m B.0.45m C.0.40m D.0.35m
A.研究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B.验证并完善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C.验证并完善软土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 D.探索软土地基工程施工工艺
A.饱和黏土地基上采用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时,处理后的沉降值较大 B.对粉土及砂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时,桩间距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5倍 C.计算砂石桩填料量时,充盈系数可取1.2~1.4 D.砂石桩施工验收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按桩体承载力与桩间土的承载力通过面积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A.当复合地基荷载达到其承载力特征值时,桩身各截面和土的相对位移很小,桩土变形谐调 B.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1 C.桩土应力比较稳定,一般在2.5~5之间 D.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根据成孔直径按面积比方法计算
A.注浆压力越大,处理地基的效果越好 B.水泥浆液的水灰比越小,处理地基的强度越高,所以生产中应尽量采用小的水灰比,一般不宜大于0.8 C.如注浆流量不变而压力突然下降,可能有泄漏情况发生 D.如果压力陡增超过最高限值,流量为零,停机后压力仍不变动时,可能产生喷嘴堵塞
A.GR≥3 B.GR≤3 C.GR≥2 D.GR≤2
下列哪一组合能较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我国基本建设的基本程序() Ⅰ.编审项目建议书Ⅱ进行可行性研究 Ⅲ.编审设计任务书Ⅳ编审设计指导书 Ⅴ.编设计文件Ⅵ施工建设 Ⅶ.竣工验收Ⅷ营运与管理
A.Ⅰ、Ⅱ、Ⅲ、Ⅳ、Ⅴ、Ⅶ、Ⅷ B.Ⅰ、Ⅱ、Ⅲ、Ⅴ、Ⅵ、Ⅶ、Ⅷ C.Ⅰ、Ⅱ、Ⅲ、Ⅴ、Ⅵ、Ⅶ D.Ⅰ、Ⅱ、Ⅲ、Ⅳ、Ⅴ、Ⅵ、Ⅶ、Ⅷ
A.编制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 B.采用相同的定额标准 C.编制的内容相同 D.计算的方法及规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