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 B.承台边缘至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宜小于150mm C.对于条形承台梁边缘挑出部分不宜小于200mm D.条形承台及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A.497kN B.485kN C.490kN D.500kN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A.采用低锤密击法施工 B.低锤冲击或间断冲击 C.回填片石后重新冲孔 D.采用预爆或高低冲程交替冲击
A.基础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小于1.0m B.冻深小于1.0m时,基础埋深应在冻深线下不小于0.25m,且埋深不应小于1.0m C.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埋深不应小于1.0m D.路堑挡土墙基底在路肩以下不小于1.0m,且低于侧沟基底底面不小于0.2m
A.当采用种草植被防护时,宜采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 B.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适用于缓于1:0.75的土质和全风化岩石边坡 C.采用护面墙防护时,单级护面墙高度不宜超过5m D.路基采用封面防护时,封面厚度不宜小于30mm
A.动态设计即是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使设计与边坡实际很好地结合 B.动态设计即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使用三者同一化,一体化,及时选择新的设计方案以解决施工中的新问题 C.动态设计即是不能控制施工经费,如有必要应及时追加投资 D.动态设计即是一种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验证地质结论及设计数据,从而对施工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
A.三轴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ck、ψk值 B.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剪ck、ψk值 C.直剪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ck、ψk值 D.直剪试验固结不排水剪ck、ψk值
A.渗透系数:均质土坝不大于1×10-4cm/s,心墙和斜墙不大于1×10-5cm/s B.水溶盐含量(指易溶盐和中溶盐,按质量计)不大于5% C.有较好的塑性及渗透稳定性 D.浸水与失水时体积变化小
A.尚未达到充分采动的盆地中间区 B.坑洞分布复杂,位置很难查明的小窑采空区 C.充分采动且无重复开采可能的盆地中间区 D.已达充分采动且无重复开采可能的盆地边缘区
A.弱冻胀 B.冻胀 C.强冻胀 D.特强冻胀
A.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应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其湿陷量不超过允许值 B.各类建筑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原位测试、公式计算与当地经验取其最小值确定 C.按查表法经统计回归分析,并经深宽修正后得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D.对天然含水量小于塑限含水量的土,可按塑限含水量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A.碎屑流 B.水石流 C.泥石流 D.泥流
A.滑动破坏时滑动面接近于直线 B.验算滑动稳定性时,可采用滑坡推力传递法 C.滑坡体破坏时可形成较陡的滑坡后壁 D.抗滑力由黏聚力及内摩擦力两部分组成
A.阻尼比通常应取0.05,这时阻尼比调整系数应按1采用 B.当建筑结构阻尼比大于0.05时,阻尼调整系数小于1 C.当建筑结构阻尼比小于0.05时,阻尼调整系数大于1 D.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30时,应取0.30
A.土质均匀且无节理面时,按圆弧滑动法验算 B.土层较薄,土层与岩层间存在软弱面时,取软弱层为滑动面进行验算 C.层状构造膨胀土,层面与坡面交角小于45°时,应验算层面稳定性 D.稳定性安全系数宜取1.25~1.5
A.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B.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时期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C.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建筑物或住宅小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D.一个地区在今后50年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A.抗震措施 B.抗震构造措施 C.抗震设计 D.抗震概念设计
A.地基土的矿物成分 B.场地的大气影响深度 C.地基土的含水量变化 D.地基土的剪胀性及压缩性
A.饱和状态下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 B.饱和状态下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 C.浸水载荷试验 D.不浸水载荷试验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7、8、9度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C.以预防为主,减轻公路工程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D.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可采用简易设防,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
A.冒落带、弯曲带、裂隙带 B.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 C.裂隙带、冒落带、弯曲带 D.弯曲带、冒落带、裂隙带
A.水工建筑物场地类别可划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B.宜选择对建筑物抗震相对有利地段 C.宜避开对建筑物抗震相对不利地段 D.不得在危险地段进行工程建设
A.塑料土工格栅 B.塑料排水板带 C.土工带 D.土工格室
A.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 B.直剪试验中的慢剪试验 C.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D.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A.泥痕坡度 B.泥深 C.泥面宽度 D.泥石流的流体性质
A.γ1>γ2,ψ1>ψ2 B.γ1>γ2,ψ1<ψ2 C.γ1<γ2,ψ1>ψ2 D.γ1<γ2,ψ1<ψ2
A.堤体土的抗剪强度下降 B.水位下降使堤前坡脚失去了水压力的反压 C.因水位下降使渗透力增加 D.水位下降对堤内土体产生潜蚀作用
A.矿层埋深越大表层变形范围越大 B.采厚越大地表变形值越大 C.在采空区上部第四系越厚地表变形值越大 D.地表移动盆地并不总是位于采空区正上方
A.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的收缩量与样高之比 B.原状土样存直线收缩阶段的收缩量与相应的含水量差值之比 C.原状土样在50kPa压力下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 D.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
A.在压力为零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B.在压力为自重压力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C.在压力为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D.在压力为100kPa时,冻土试样融化前后的高度差与融化前试样高度的比值(%)
A.使用期间始终保持冻结状态,以冻土为地基 B.以冻土为地基但按融化后的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设计 C.先挖除冻土,然后换填不融沉土,以填土为地基 D.采用桩基础,将桩尖置于始终保持冻结状态的冻土上
A.成桩→填土→建厂房 B.成桩→建厂房→填土 C.填土→成桩→建厂房 D.边填土、边成桩→建厂房
A.固结灌浆与锚固 B.建立防渗帷幕或防渗墙 C.建立截水帷幕 D.坝身采用黏土心墙防渗
A.换填垫层法 B.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C.砂石桩法 D.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
A.不随深度而变 B.随深度线性增大 C.随深度线性减小 D.随深度非线性变化
A.先成桩后填土 B.先填土并夯实,然后成桩 C.先填土后成桩,成桩后对填土实施浸水 D.先成桩后填土并夯实
A.8.0×103kN B.8.8×103kN C.9.4×103kN D.10.0×103kN
由桩径d=800mm的灌注桩组成的桩群,其横向及纵向桩距sax=say=3d,因大面积填土引起桩周出现负摩阻力,其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15kPa,负摩阻区桩周土平均有效重度γ'm=10kN/m3,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桩群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n,应取下列哪一个数值()
A.1.35 B.0.56 C.1.0 D.0.74
A.受中心桩冲切的承载力 B.受偏心一侧边桩冲切的承载力 C.受偏心一侧角桩冲切的承载力 D.受偏心反侧角桩冲切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