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B.7 C.10 D.15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执行
A.国家监督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C.国家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 D.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管理相结合
A.生产经营单位 B.安全生产责任制 C.安全生产投入 D.依法生产经营
A.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B.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 C.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D.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把经济增长摆在首位,安全生产与经济增长要同步
A.国际安全标准或者国家安全标准 B.地方性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C.国家安全标准或者地方性安全标准 D.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A.一线从业人员 B.主要负责人 C.中介服务人员 D.监理工程师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A.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 B.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 C.源头管理、过程控制、遵守规范和事故查处 D.预防为主、安全高效、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
A.主要负责人 B.决策机构董事会 C.股东 D.监事会
A.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B.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C.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D.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A.14 B.15 C.16 D.18
A.作业的安全 B.公共安全 C.生产安全 D.生产、作业的安全
A.财产罚 B.行为罚 C.人身自由罚 D.声誉罚
A.核准 B.登记 C.特许 D.普通许可
A.2010年8月12日 B.2010年8月8日 C.2010年8月5日 D.2010年8月1日
A.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比例承担 B.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D.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
A.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是一种执法行为 B.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C.监督管理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劳动行政部门 D.监督管理是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意志所实施的具有强制性、执行性、双向性等特征的具体行政行为
A.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机构
A.由发包的组织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B.由个人承包经营者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C.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D.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A.1 B.2 C.3 D.6
A.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2011年4月15日B.2011年4月30日C.2011年5月15日D.2011年5月30日
A.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 B.二级上市公司 C.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 D.中央管理的集团公司全资或者控股的子公司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A.行政处罚权 B.依法求偿权 C.建议报告权 D.事故调查处理权
A.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 B.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5%的 C.煤矿企业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或实际入井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D.未按规定制订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
A.每月组织1次 B.每月组织2次 C.每2个月组织1次 D.每季度组织1次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理单位
A.15 B.20 C.25 D.30
A.信息报告制度 B.登记与备案制度 C.档案管理制度 D.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A.1 B.2 C.3 D.4
A.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B.有安全管理机构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C.有与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D.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A.2010年6月3日 B.2010年6月5日 C.2010年6月10日 D.2010年6月15日
A.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B.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C.销售场所和专用仓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D.有具备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
A.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B.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C.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h以上的 D.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
A.15 B.30 C.60 D.75
A.环境污染事故 B.核设施事故 C.施工安全事故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A.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B.责令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D.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A.营业执照或者法人证书的复印件 B.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D.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
A.已经采取的措施 B.事故的详细经过 C.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D.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15% B.30% C.35% D.40%
A.有效期满前3个月 B.有效期满前2个月 C.有效期满后3个月 D.有效期满后2个月
A.2011年4月16日 B.2011年5月1日 C.2011年5月16日 D.2011年5月21日
A.2 B.3 C.4 D.5
A.3 B.5 C.7 D.10
A.15 B.20 C.24 D.48
A.2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A.32000 B.34000 C.36000 D.40000
A.1倍以上3倍以下 B.2倍以上5倍以下 C.2倍以上4倍以下 D.3倍以上7倍以下
A.2 B.3 C.5 D.6
A.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B.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C.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D.年满16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A.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 C.地方性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D.地方性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A.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5d内进行现场审查 B.审查结束后,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C.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D.审查结束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A.2009年1月21日 B.2009年1月31日 C.2009年2月15日 D.2009年1月25日
A.20d B.30d C.2个月 D.3个月
A.市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B.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C.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的成员 B.本单位的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 C.本单位的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 D.本单位的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A.15 B.20 C.30 D.45
A.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B.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C.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D.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A.3 B.4 C.5 D.6
A.5d B.30d C.45d D.2个月
A.操作性 B.制度性 C.针对性 D.实用性
A.管理标准 B.方法标准 C.技术标准 D.基础类标准
A.干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活动 B.不向安全评价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C.向安全评价机构摊派财物 D.要求被评价对象接受指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