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师随意增减教科书内容B.教师随意提高教科书内容的难度C.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开发些新的化学实验D.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调整教科书内容的顺序
A.公路上的积雪可用含盐的融雪剂来处理B.水果可用稀硫酸铜溶液清洗后直接食用C.碳酸氢钠可用于制作糕点,使其蓬松D.碳酸钙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
A.Cl2具有漂白性,故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B.SO2具有还原性,故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单质硅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于制造光纤和太阳能电池D.NH3是一种碱性气体,故可用P2O5或碱石灰干燥
A.B.C.D.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都是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 >W >YB.若Y、W 的质子数之和大于23,则Z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C.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与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有气体放出,则W的气态氢化物易被氧化D.若X能与氢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W单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A.24B.56C.64D.65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测定出来的B.拉瓦锡发明了天平,并把它广泛应用于测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C.化学家范特霍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成功解释了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D.道尔顿最先提出原子的概念,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将1molN2(g)和3mol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C.相同条件下,1mol 和3molH2(g)具有的能量小于2molNH3(g)具有的能量D.如将一定量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有1molN2(g)被还原
A.苯B.对氨基苯甲酸C.乙醚D.CCl4
人体在进行无氧运动时,体内的葡萄糖会转化成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乳酸所含官能团相同B.乳酸能发生催化氧化、取代和加成反应C.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D.乳酸能和碳酸氢钠或钠反应放出气体
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验证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图2: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C.图3: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D.图4:分离二氧化锰固体和二氯化锰溶液的混合物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A.程序教学法B.探究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A.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B.学习者的学习方式C.学习者的前科学概念D.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A.社会调查B.角色扮演C.实验探究D.小组讨论
A.木碳、活性炭B.法码、钳锅C.苯酚、硝基苯D.油酯、乙酸乙酶
A.探究是最好的教与学的方式B.只有学生做实验才是探究活动C.学生的自主探究不需要教师的指导D.探究教学既重过程,也不轻视结论
A.纸笔测验评价B.学习档案袋评价C.活动表现评价D.终结性评价
A.前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B.前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C.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D.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