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0~700 B.800~1000 C.1000~1200 D.1200~1500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性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三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A.中轴线对称 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A.工人住宅的建设 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B.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 C.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 D.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A.区域规划的空间范围比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大 B.区域规划的内容比城市规划的内容更广 C.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D.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离不开生产力的布局和地域分工
A.对土地资源的安排与使用都是这两个规划的重要内容 B.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相同年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C.城市规划主要设计城市范围土地的合理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设计城市范围以外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D.两个规划都应以规划期内市域及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为依据
A.具体落实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 B.确定预期的环境目标,具体制定环境建设和中和整治措施 C.保护城市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免受城市建设的破坏 D.结合城市设计,布置廊道、节点等生态基础设施
A.50%~65% B.55%~70% C.60%~75% D.65%~80%
A.与潜水相比,承压水不易受地面污染,水质更穗定 B.在同等地震烈度区内,地基越软,造成的震害越严重 C.为了节约城市建设投资,城市中不同的地区不一定采用统一的防洪设防标准 D.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受雨水浸泡后,土壤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上部建筑的下沉
A.公共服务设施 B.人口密度 C.土地区位 D.用地结构
A.受日照辐射影响,空气从山坡吹向谷底,形成谷风 B.受地势影响,在山谷地带比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逆温层 C.在山地背风面,受涡流影响,大气污染要比迎风坡产重 D.盆地城市静风频率要远高于平原城市
A.它在城市内的地位 B.它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具体节点位置 C.以经纬度表示的地理位置 D.它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A.用地要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B.职工住宅要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服务 C.相关企业要有较好的联系,便于开展相关协作 D.要选择有方便交通运输条件的地区
A.城市机场的跑道方向应为西北—东南向 B.居住用地布置在西南向.工业用地布置在东北向 C.城市的楔形绿地宜从东北方向引入 D.工业用地不宜布置在城市的东南两侧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地区的步行路
A.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B.布局完整,环境较好 C.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 D.有较好的绿地生态环境
A.危险品仓库的布置应与使用单位的位置方向一致 B.蔬菜交易市场应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干道入口 C.油库的布置应远离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D.供应仓库应尽量布置在城市郊区的独立地段
A.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B.近期建设规划只需要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 C.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分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D.近期建设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A.工业区布局应考虑企业间的生产协作 B.危险品加工企业不宜布置在城市的上风向 C.加工业企业应尽量在市区内集中安排 D.城市水厂不宜安排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A.详细规划 B.分区规划 C.总体规划 D.城镇体系规划
A.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应与中心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一致 B.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导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A.城镇空间发展轴线 B.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C.城镇的职能分工 D.城镇等级和规模结构
A.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B.确定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C.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 D.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A.工业型的城镇 B.商贸型的城镇 C.旅游型的城镇 D.生态型的城镇
A.可以准确预测规划远期的人口数量 B.在某一时间段内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时间,是一组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 C.城市人口遵循直线增长的规律 D.已掌握了充足的城市人口历年变动的资料
A.自然增长率1%、机械增长率7%左右 B.自然增长率0.5%、机械增长率0.5%左右 C.自然增长率3%、机械增长率0.5%左右 D.自然增长率0.5%、机械增长率3%左右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流动人口数量多 C.农业人口比重大 D.城区人口密度高
A.确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论证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B.确定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论证城镇体系结构 C.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D.论证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原则问题
A.确定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界限,规定其适建或不适建要求 B.对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配置进行进一步安排 C.规定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要求 D.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
A.近期建设规划一般是城市建设五年期实施性规划 B.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宏观目标下的分期实施具体要求 C.近期建设规划是在空间地域上落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D.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中各专业规划近期建设建议的汇总
A.大城市、中等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的编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C.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分区范围进行规划 D.根据近期建设与开发要求编制分区规划
A.土地利用现状 B.产业结构现状 C.人口分布现状 D.土地经济分析资料
A.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B.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结合当前需要进行建设的项目和地区进行编制 C.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D.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房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A.规划地块增加了公共开放空间 B.规划地块增加了对土地的投入 C.规划地块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D.规划地块被相邻地段高大建筑物遮挡
A.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原则等 B.建设条件分析 C.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D.奖励和惩罚
A.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 B.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 C.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 D.小区服务设施(居委会、派出所、商店)
A.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地形图判读 B.经济环境调查的核心是了解城市建设资金状况 C.生态环境调查要重点摸清环境容量 D.历史环境调查主要是了解历史文物的分布情况
A.类比法 B.问卷调查 C.房屋普查 D.德尔斐法
A.城市环境质量 B.城市性质 C.城市的历史沿革 D.城市产业结构
A.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该立足于争取跨流域调水,同时做好本地的开源节流工作 B.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C.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城市,多年平均开采数量不应该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 D.在夏季出现供水紧张局面时,应首先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
A.生活居住用地 B.小区用地 C.居住用地 D.新村用地
A.7~9层 B.10~11层 C.11~12层 D.12~16层
A.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B.组团道路按路面宽度计算 C.宅间小路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 D.居民小汽车及单位通勤车停车面积,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A.城市交通系统支撑着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B.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C.对外交通设施布局是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内容,不需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考虑 D.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应该考虑城市交通组织管理问题
A.市域激动车辆数的15~20% B.市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 C.规划城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 D.社会拥有客运车数量的15~20%
A.1.5~2.5 B.2~3 C.2.5~4 D.5~6
A.了解现状城市交通的分布 B.分析现状城市艾通存在的问题 C.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 D.计算交通模型的参数
A.不鼓励发展私人小汽车 B.优先发展自行车道 C.在现代化程度高的发达城市或城市发达地段要充分考虑私人小汽车的发展趋势 D.在城市市区内要建立货物联运中心
A.城市的高压送电线路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区和人口密集区 B.高压架空线路的电压越高,高压走廊的宽度越宽 C.高压线路转弯次数越少越好 D.市区高低压配电线路不能同杆架设
A.位于城市河流下游 B.接近热负荷中心,减少输热管网投资 C.交通便捷,便于燃料储运和灰渣排除 D.地基稳固,避免占用耕地
A.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 B.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C.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导致的污染效应 D.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A.堆肥、焚烧、热解、填埋 B.焚烧、热解、堆肥、填埋 C.热解、焚烧、堆肥、填埋 D.焚烧、堆肥、热解、填埋
A.5% B.8% C.10% D.2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包括的几个层次是()。 ①总体规划; ②分区规划; ③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修建性详细规划; ⑤城市设计; ⑥总平面设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A.防洪工程 B.抗震工程 C.人防工程 D.防疫工程
A.疏散通道的选择应该保证两侧没有建筑物 B.疏散通道应该保证至少一侧为开敞的空间 C.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后仍不至于阻断通行 D.疏散通道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应该不超过通道的宽度
A.规划各种工程管线可采用自定的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 B.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C.各种工程管线应考虑在道路用地范围内对称布置 D.各种工程管线在同一空间中应尽可能分散布置
A.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安排 B.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C.城市住宅建设的规模和实施时序 D.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
A.向全社会公布并征询意见 B.征求上级人民政府城市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D.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同级人大批准
A.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B.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建历史文化遗产;维修历史文化遗产 C.保护文物估计;保护传统历史街区;公布历史文化遗产 D.调查历史文化遗产;报批历史文化遗产,公布历史文化遗产
A.红线 B.绿线 C.蓝线 D.紫线
A.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规划 B.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制定保护框架,确定建筑控制高度的规划 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带有全局性、专业性较强的规划 D.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的规划
A.城市边缘的菜园、果园等生产性的园地属于其他用地 B.生产苗木、花卉的苗圃属于城市绿地的范畴 C.宽度小于8m的独立绿地不计入城市绿地 D.生长乔木或灌木的防护林带不计入城市绿地
A.划分排水区域 B.确定排水制度 C.污水处理厂的布局 D.排放口选址
A.生产绿地 B.公园绿地 C.防护绿地 D.专用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