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2008年案例分析第一大题,第71~74题)甲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有员工890人,资产总额26000万元,年均资产报酬率12.5%,公司管理规范,人才储备充分,但上游资源不充足。乙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有员工569人,资产总额8400万元,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发展缓慢,年均资产报酬率5.3%,但上游资源充足。甲公司和乙共处在同一竞争行业的工业企业,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式,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2006年6月甲公司兼并乙公司组成为丙公司,丙公司成立后新增员工65人,新公司组织机构形态特征如下图(略)。2008年年底,公司资产额增加4600万元,销售额达到28000万元,年均资产报酬19.3%。

甲公司兼并乙公司的策略属于()。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C.多元化战略
D.横向一体化战略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

(2010年案例分析第一大题,第71~74题)某公司过去的许多管理制度都是在权威式的管理思想指导F制定的,员_[没有提意见的机会。即使有时员T的意见能够提出来,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管理的结果是:员工的流失率很高,正式或非正式的罢工事件层出不穷,缺勤率高达8%,产品退货率为45%,公司营业状况每况愈下。公司领导开始设法改革原有的管理制度。经过反复讨论,该公司在“通过员工参与管理来改进工作”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实施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第一,向全体员工印发了一本简明易懂的员工手册。该手册讲解了公司的宗旨、目标和各项政策与措施,使每个员工了解到公司的远景规划、具体要求和公司领导对他们的期望。第二,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做出了新规定。过去公司一般都是从公司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而新的制度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应从公司内部表现突出、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当中选拔。第三,新成立了工程管理部,该部除了负责工程方面的改进丁作之外,还经常派人到各车间去观察各项作业的流程,听取工人的意见。这个部门的工作,加强了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第四,建立了员工出勤奖励制度,对于全勤的员工给予奖励。第五,作为公司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意见的渠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印制一份内部刊物,使公司领导的新精神和员工的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反映。第六,建立了“抱怨”登记制度,每月召开“员工参与管理会议”。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甲公司的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公司产量增加了,没有再发生罢工事件,缺勤率大幅度下降,产品退货率迅速下降。公司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

(2010年案例分析第71题)印发员工手册的作用在于使员工()。

A.了解公司领导对他们的期望
B.正确理解公司的目标
C.能够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正确地结合起来 、
D.知晓犯了错误也不会受到处罚

多项选择题

(2010年案例分析第一大题,第71~74题)某公司过去的许多管理制度都是在权威式的管理思想指导F制定的,员_[没有提意见的机会。即使有时员T的意见能够提出来,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管理的结果是:员工的流失率很高,正式或非正式的罢工事件层出不穷,缺勤率高达8%,产品退货率为45%,公司营业状况每况愈下。公司领导开始设法改革原有的管理制度。经过反复讨论,该公司在“通过员工参与管理来改进工作”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实施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第一,向全体员工印发了一本简明易懂的员工手册。该手册讲解了公司的宗旨、目标和各项政策与措施,使每个员工了解到公司的远景规划、具体要求和公司领导对他们的期望。第二,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做出了新规定。过去公司一般都是从公司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而新的制度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应从公司内部表现突出、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当中选拔。第三,新成立了工程管理部,该部除了负责工程方面的改进丁作之外,还经常派人到各车间去观察各项作业的流程,听取工人的意见。这个部门的工作,加强了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第四,建立了员工出勤奖励制度,对于全勤的员工给予奖励。第五,作为公司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意见的渠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印制一份内部刊物,使公司领导的新精神和员工的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反映。第六,建立了“抱怨”登记制度,每月召开“员工参与管理会议”。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甲公司的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公司产量增加了,没有再发生罢工事件,缺勤率大幅度下降,产品退货率迅速下降。公司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

(2010年案例分析第72题)公司规定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应从公司内部表现突出、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当中选拔的理由是()。

A.从外部招聘的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公司的要求
B.从内部提拔的管理人员对公司和员工都比较了解
C.能够激发公司员工的上进心,提高员工的士气
D.公司可获得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投资的回报

单项选择题

(2010年案例分析第一大题,第71~74题)某公司过去的许多管理制度都是在权威式的管理思想指导F制定的,员_[没有提意见的机会。即使有时员T的意见能够提出来,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管理的结果是:员工的流失率很高,正式或非正式的罢工事件层出不穷,缺勤率高达8%,产品退货率为45%,公司营业状况每况愈下。公司领导开始设法改革原有的管理制度。经过反复讨论,该公司在“通过员工参与管理来改进工作”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实施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第一,向全体员工印发了一本简明易懂的员工手册。该手册讲解了公司的宗旨、目标和各项政策与措施,使每个员工了解到公司的远景规划、具体要求和公司领导对他们的期望。第二,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做出了新规定。过去公司一般都是从公司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而新的制度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应从公司内部表现突出、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当中选拔。第三,新成立了工程管理部,该部除了负责工程方面的改进丁作之外,还经常派人到各车间去观察各项作业的流程,听取工人的意见。这个部门的工作,加强了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第四,建立了员工出勤奖励制度,对于全勤的员工给予奖励。第五,作为公司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意见的渠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印制一份内部刊物,使公司领导的新精神和员工的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反映。第六,建立了“抱怨”登记制度,每月召开“员工参与管理会议”。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甲公司的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公司产量增加了,没有再发生罢工事件,缺勤率大幅度下降,产品退货率迅速下降。公司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

(2010年案例分析第73题)公司新成立的工程管理部行使的主要职权是()。

A.直线职权
B.职能职权
C.处罚职权
D.矩阵职权

单项选择题

(2007年案例分析第71~74题)某内燃机公司最高层主管人员长期忧虑的一个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科来保证。公司在生产线的最后增设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班组,专门负责解决质鼍问题。由于这种方法费用较高,且质量问题主要是由装配差错造成,因此,公司中很多人对于使用这种事后处理的方法感到很不满意。当然,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差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公司总裁召集主要部门主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生产经理刘伟断言,这些问题是工程设计方面的事情,他认为,只要工程设计上充分仔细地设计部件和整机结构,许多质量问题就不会出现、他又责怪人事部门没有更仔细地挑选工人,并且没有让使用员工的部门参与到选拔工作中来,他特别指出装配工人流动率每月高达5%以上。且星期一的旷工率经常达到20%,他认为用这样的劳动力,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够有效地运转。总丁程师王军认为,部件和整机结构都设计得很好。如果标准要求再严一点,生产就会非常困难和费时,内燃机的成本会大幅提高。人事经理刘彦从多方面来说明人事问题。首先,在公司的人事方面,她的部门对公司启用和留用工人很少有或没有控制权法|律教育|网。其次,车间的工作非常单调辛苦,所以公司不应该期望工人对这种工作除了领取工资外还会有什么兴趣。但是刘彦说,她相信公司可以想办法提高工人的兴趣。如果工人承担的工作范围能够扩大的话,必然会出现高质量的工作以及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她建议公司做两件事:一是要工人掌握几种操作技能,而不是只做一项简单的动作;二是工人每星期轮流换班,从生产线的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工人提供新的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事经理的建议很快被采用并付诸实行,使每个人觉得意外的是:工人对新计划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个星期后,工人罢工,装配线关闭。工人们声称,新计划只是一种管理上的诡计——使他们要做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并且训练他们去替代其他工人而不增加任何工资。

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生产线的最后增设一个技术班组,专门解决质量问题,这种行为属于()。

A.现场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分散控制

单项选择题

(2010年案例分析第一大题,第71~74题)某公司过去的许多管理制度都是在权威式的管理思想指导F制定的,员_[没有提意见的机会。即使有时员T的意见能够提出来,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管理的结果是:员工的流失率很高,正式或非正式的罢工事件层出不穷,缺勤率高达8%,产品退货率为45%,公司营业状况每况愈下。公司领导开始设法改革原有的管理制度。经过反复讨论,该公司在“通过员工参与管理来改进工作”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实施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第一,向全体员工印发了一本简明易懂的员工手册。该手册讲解了公司的宗旨、目标和各项政策与措施,使每个员工了解到公司的远景规划、具体要求和公司领导对他们的期望。第二,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做出了新规定。过去公司一般都是从公司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而新的制度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应从公司内部表现突出、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当中选拔。第三,新成立了工程管理部,该部除了负责工程方面的改进丁作之外,还经常派人到各车间去观察各项作业的流程,听取工人的意见。这个部门的工作,加强了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第四,建立了员工出勤奖励制度,对于全勤的员工给予奖励。第五,作为公司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意见的渠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印制一份内部刊物,使公司领导的新精神和员工的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反映。第六,建立了“抱怨”登记制度,每月召开“员工参与管理会议”。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甲公司的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公司产量增加了,没有再发生罢工事件,缺勤率大幅度下降,产品退货率迅速下降。公司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

(2010年案例分析第74题)公司印制内部刊物作为公司领导与员工沟通渠道的沟通方式属于()。

A.上行沟通
B.直接沟通
C.文字沟通
D.横向沟通

多项选择题

(2007年案例分析第71~74题)某内燃机公司最高层主管人员长期忧虑的一个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科来保证。公司在生产线的最后增设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班组,专门负责解决质鼍问题。由于这种方法费用较高,且质量问题主要是由装配差错造成,因此,公司中很多人对于使用这种事后处理的方法感到很不满意。当然,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差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公司总裁召集主要部门主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生产经理刘伟断言,这些问题是工程设计方面的事情,他认为,只要工程设计上充分仔细地设计部件和整机结构,许多质量问题就不会出现、他又责怪人事部门没有更仔细地挑选工人,并且没有让使用员工的部门参与到选拔工作中来,他特别指出装配工人流动率每月高达5%以上。且星期一的旷工率经常达到20%,他认为用这样的劳动力,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够有效地运转。总丁程师王军认为,部件和整机结构都设计得很好。如果标准要求再严一点,生产就会非常困难和费时,内燃机的成本会大幅提高。人事经理刘彦从多方面来说明人事问题。首先,在公司的人事方面,她的部门对公司启用和留用工人很少有或没有控制权法|律教育|网。其次,车间的工作非常单调辛苦,所以公司不应该期望工人对这种工作除了领取工资外还会有什么兴趣。但是刘彦说,她相信公司可以想办法提高工人的兴趣。如果工人承担的工作范围能够扩大的话,必然会出现高质量的工作以及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她建议公司做两件事:一是要工人掌握几种操作技能,而不是只做一项简单的动作;二是工人每星期轮流换班,从生产线的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工人提供新的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事经理的建议很快被采用并付诸实行,使每个人觉得意外的是:工人对新计划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个星期后,工人罢工,装配线关闭。工人们声称,新计划只是一种管理上的诡计——使他们要做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并且训练他们去替代其他工人而不增加任何工资。

企业各部门对于质量责任和原因有不同的看法和争执,这些争执反映了()。

A.“经济人”的假设是正确的,人总倾向于推卸责任
B.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好
C.企业长期存在的矛盾激化了
D.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意见总是难以统一的

单项选择题

(2007年案例分析第71~74题)某内燃机公司最高层主管人员长期忧虑的一个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科来保证。公司在生产线的最后增设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班组,专门负责解决质鼍问题。由于这种方法费用较高,且质量问题主要是由装配差错造成,因此,公司中很多人对于使用这种事后处理的方法感到很不满意。当然,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差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公司总裁召集主要部门主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生产经理刘伟断言,这些问题是工程设计方面的事情,他认为,只要工程设计上充分仔细地设计部件和整机结构,许多质量问题就不会出现、他又责怪人事部门没有更仔细地挑选工人,并且没有让使用员工的部门参与到选拔工作中来,他特别指出装配工人流动率每月高达5%以上。且星期一的旷工率经常达到20%,他认为用这样的劳动力,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够有效地运转。总丁程师王军认为,部件和整机结构都设计得很好。如果标准要求再严一点,生产就会非常困难和费时,内燃机的成本会大幅提高。人事经理刘彦从多方面来说明人事问题。首先,在公司的人事方面,她的部门对公司启用和留用工人很少有或没有控制权法|律教育|网。其次,车间的工作非常单调辛苦,所以公司不应该期望工人对这种工作除了领取工资外还会有什么兴趣。但是刘彦说,她相信公司可以想办法提高工人的兴趣。如果工人承担的工作范围能够扩大的话,必然会出现高质量的工作以及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她建议公司做两件事:一是要工人掌握几种操作技能,而不是只做一项简单的动作;二是工人每星期轮流换班,从生产线的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工人提供新的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事经理的建议很快被采用并付诸实行,使每个人觉得意外的是:工人对新计划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个星期后,工人罢工,装配线关闭。工人们声称,新计划只是一种管理上的诡计——使他们要做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并且训练他们去替代其他工人而不增加任何工资。

人事经理刘彦试图通过改变T作方式和扩大工作范围来提高T人的兴趣,这种方式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兴趣因素
D.工作因素

单项选择题

(2007年案例分析第71~74题)某内燃机公司最高层主管人员长期忧虑的一个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科来保证。公司在生产线的最后增设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班组,专门负责解决质鼍问题。由于这种方法费用较高,且质量问题主要是由装配差错造成,因此,公司中很多人对于使用这种事后处理的方法感到很不满意。当然,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差错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公司总裁召集主要部门主管开会研究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生产经理刘伟断言,这些问题是工程设计方面的事情,他认为,只要工程设计上充分仔细地设计部件和整机结构,许多质量问题就不会出现、他又责怪人事部门没有更仔细地挑选工人,并且没有让使用员工的部门参与到选拔工作中来,他特别指出装配工人流动率每月高达5%以上。且星期一的旷工率经常达到20%,他认为用这样的劳动力,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够有效地运转。总丁程师王军认为,部件和整机结构都设计得很好。如果标准要求再严一点,生产就会非常困难和费时,内燃机的成本会大幅提高。人事经理刘彦从多方面来说明人事问题。首先,在公司的人事方面,她的部门对公司启用和留用工人很少有或没有控制权法|律教育|网。其次,车间的工作非常单调辛苦,所以公司不应该期望工人对这种工作除了领取工资外还会有什么兴趣。但是刘彦说,她相信公司可以想办法提高工人的兴趣。如果工人承担的工作范围能够扩大的话,必然会出现高质量的工作以及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她建议公司做两件事:一是要工人掌握几种操作技能,而不是只做一项简单的动作;二是工人每星期轮流换班,从生产线的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工人提供新的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事经理的建议很快被采用并付诸实行,使每个人觉得意外的是:工人对新计划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个星期后,工人罢工,装配线关闭。工人们声称,新计划只是一种管理上的诡计——使他们要做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并且训练他们去替代其他工人而不增加任何工资。

人事经理刘彦的建议实行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改变工作本身枯燥乏味的现实
B.事先没有和工人进行充分的沟通
C.工人素质太低
D.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没有予以配合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