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图A图B为两种生物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壁;液泡;植物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图2为某细菌种群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过度繁殖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即资源充足,不受任何干扰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研究较早,也比较成熟的技术。
(一)用一株优质花卉(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茎尖组织培养出一批花苗,一批花农购买了这批花苗。经过跟踪调查,这批花苗开花后其花色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别,请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
(1)()。
(2)()。
(3)()。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图2为某细菌种群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有限的一定时间内,被自然选择淘汰的生物量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AAXBY,1/3或AaXBY,2/3
图A图B为两种生物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控制物质进出;5;细胞核
下表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单位:thm-2y-1)。请分析回答:
腐生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需营养物质不同沼泽土壤中缺氧气,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质积累量很大
图A图B为两种生物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图2为某细菌种群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细菌代谢不活跃,生长和繁殖速度慢 c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代谢有害产物不断积累
背景材料:白血病又名血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76×10-5。在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白血病居第一位。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侵犯身体其他器官。目前能根治白血病的唯一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但没有亲缘关系的骨髓中其配型相合的仅有,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仅有25%的概率,试简述其原因。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做临时装片,用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根尖(茎尖)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有丝分裂中期
1946年,科学家把一个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的菌株和一个不能合成苏] 氨酸和亮氨酸的菌株,一同培养在缺少上述四种营养物的培养基中。设想,如果这两株细菌相互之间没有基因交流(有性生殖),它们在这一培养基中应该都不能生活,但实验结果相反,出现了少量能生长繁殖的大肠杆菌。现已查明,细菌的基因交流是通过细菌"接合"而实现的。
假定这两种菌株在培养过程中不往外释放氨基酸,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目的:验证细菌是否具有有性生殖。
材料:甲菌株(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乙菌株(不能合成苏氨酸和亮氨酸)、培养皿、培养基、各种营养成分、恒温箱等。
①实验假设:。
②实验步骤:a.配置培养基并灭菌:培养基的成分不能含有甲硫氨酸、生物素、苏氨酸、亮氨酸
b.设置对照实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均等放入3个相同的培养皿中。
c接种:将甲、乙菌株按设计要求接种到培养基上,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③2号培养皿中接种的细菌B是菌株;预期C处的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填写观察记录,完成以下部分实验记录表培养皿接种细菌实验现象1A不出现菌落2B出现菌落3乙菌株C
①细菌之间有(或无)基因交流(有性生殖) ③甲和乙不出现菌落 ④甲、乙两细菌之间有基因交流(有性生殖)
卫生部于2005年4月6 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
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
卫生部于2005年4月6 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
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编号为1-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123456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水1050100300900变异细胞比例001/1061/1062/1068/10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