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桌面端
登录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0
/ 200字
搜索
单项选择题
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 000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 000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并窃取财物的,构成( )。
A.盗窃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甲夜人乙家,盗走现金1 000元,正欲离去,被乙发现。甲为逃走而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 )。
A.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故意伤害罪
D.构成抢劫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在公共汽车货架上偷走他人大件行李的,不属于扒窃
B.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
C.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都成立盗窃罪既遂
D.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甲购得警服一套,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
A.招摇撞骗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枪支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枪支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群众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甲到乙的办公室送文件,乙不在。甲看到乙办公桌下的地上有一活期存折(未设密码),便将存折捡走。乙回办公室后找不着存折,但看见桌上的文件,便找到甲问是否看见其存折,甲说没看见。下班后,甲去银行取走该存折中的6 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金融凭证诈骗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是( )。
A.合同诈骗罪
B.侵占罪
C.挪用资金罪
D.挪用公款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抢劫行为中可依法适用死刑的有( )。
A.入户抢劫
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C.抢劫金融机构
D.抢劫致人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多项选择题
侵占罪的对象是( )。
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遗忘物
C.无主物
D.埋藏物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
A.盗窃数额不大,但一年之内入户盗窃3次以上
B.盗窃信用卡后又使用,数额较大
C.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造成当地断电6个小时的严重后果
D.偷开他人的汽车玩耍,将汽车变卖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犯罪在量刑时应并处罚金的有(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诈骗罪
D.敲诈勒索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构成抢劫罪的有( )。
A.甲在列车上向邻座乙的水果注入麻醉药,乙食用后处于昏睡,甲趁机拿走乙的皮包
B.甲绑架乙后让乙交出银行卡并说出密码,然后到自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5万元
C.甲见乙有钱,便将乙骗到自己的房间,却见乙除随身携一张银联卡外未带任何其他东西,甲于是扣押乙,等第二天银行营业时,挟持乙到银行提取现金5万元
D.甲、乙订立买卖合同,甲依约交付货物后,乙迟迟不付货款,甲便带人到对方仓库强行取回自己已交付的货物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简述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答案:
正确答案: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 (1)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致人重伤、死亡的,不以故意伤...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请回答:本条中“多次盗窃”“扒窃”“入户盗窃”应如何界定
答案:
正确答案:“多次盗窃”是指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扒窃”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入户盗窃...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请回答:如何理解本条中“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答案:
正确答案: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述第3项至第8项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数额达到“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试回答:本条规定的“抢夺”“公私财物”的含义应如何界定
答案:
正确答案:本条规定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能成为抢夺罪的对象。抢夺特定财物,如枪支、弹药、爆炸物或公文...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请回答:携带凶器盗窃的是否一律构成盗窃罪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进行抢夺之后果有何不同
答案:
正确答案:携带凶器盗窃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盗窃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试回答:本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应如何理解
答案:
正确答案: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①导致他人重伤的; ②...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请回答: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该如何处理
答案:
正确答案: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应区分不同的情形加以认定。如果盗窃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及其重要零部件价值不大,但危害公共安...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试回答:本条中“携带凶器抢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正确答案:“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试回答:除了本条第2款的规定外,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
正确答案:犯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抢夺罪转化为抢...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15周岁)、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张某混入购票的人群行窃。后王某、张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张某。王某向东逃离200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逃走。张某向西逃离100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
正确答案:王某、李某、张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即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本案中,王某、李...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15周岁)、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张某混入购票的人群行窃。后王某、张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张某。王某向东逃离200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逃走。张某向西逃离100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答案:
正确答案:王某构成抢劫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2004年5月17日,胡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行为,遭两名加害人报复追杀。胡某在逃跑过程中,两加害人仍持刀追赶胡某。途中,胡某多次拦车均遭出租车司机拒载。此时,一中年妇女甲骑摩托车(价值人民币6 000元)缓速驶来,眼见两名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胡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甲推下(甲倒地但并未受伤),骑车逃走。胡某骑至安全地带,松了口气,才想起摩托车怎么处理。胡某将摩托车尾部工具箱的锁撬开,发现内有现金2 000元和一张未到期的定额存单(面额1万元)。胡某顿生贪念,将现金和存单据为己有,并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几日后,胡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在到期之前将存单中的1万元取出。此后逃往外地。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对胡某在遭追杀的紧急情况下,夺取摩托车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案:
正确答案:胡某夺取摩托车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2004年5月17日,胡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行为,遭两名加害人报复追杀。胡某在逃跑过程中,两加害人仍持刀追赶胡某。途中,胡某多次拦车均遭出租车司机拒载。此时,一中年妇女甲骑摩托车(价值人民币6 000元)缓速驶来,眼见两名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胡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甲推下(甲倒地但并未受伤),骑车逃走。胡某骑至安全地带,松了口气,才想起摩托车怎么处理。胡某将摩托车尾部工具箱的锁撬开,发现内有现金2 000元和一张未到期的定额存单(面额1万元)。胡某顿生贪念,将现金和存单据为己有,并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几日后,胡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在到期之前将存单中的1万元取出。此后逃往外地。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胡某将工具箱内的2 000元和存单据为己有的行为构成何罪后胡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存单中的1万元取出,这一行为又该如何处理
答案:
正确答案:胡某将工具箱内的2 000元和存单据为己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摩托车虽被胡某因紧急避险夺走,但车尾部锁着的工具箱...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2004年5月17日,胡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行为,遭两名加害人报复追杀。胡某在逃跑过程中,两加害人仍持刀追赶胡某。途中,胡某多次拦车均遭出租车司机拒载。此时,一中年妇女甲骑摩托车(价值人民币6 000元)缓速驶来,眼见两名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胡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甲推下(甲倒地但并未受伤),骑车逃走。胡某骑至安全地带,松了口气,才想起摩托车怎么处理。胡某将摩托车尾部工具箱的锁撬开,发现内有现金2 000元和一张未到期的定额存单(面额1万元)。胡某顿生贪念,将现金和存单据为己有,并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几日后,胡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在到期之前将存单中的1万元取出。此后逃往外地。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对胡某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案:
正确答案:胡某将摩托车故意推下山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