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标准化抽象对象 B.标准化总体对象 C.标准化虚拟对象 D.标准化面向对象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0000H到EFFFFH,共有 (1) 字节。若用存储容量为16KB的存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 (2) 。
A.80K B.160K C.320K D.640K
A.数据总线上输出的数据 B.不同的地址代码 C.内存与I/O设备使用不同的地址总线 D.不同的指令
A.先进先出算法FIFO B.随机算法RAND C.先进后出算法FILO D.替换最近最少使用的块算法LRU
A.5 B.10 C.15 D.20
三个可靠度R均为0.8的部件串联构成一个系统,如下图所示,则系统的可靠度为()。
A.0.240 B.0.512 C.0.800 D.0.992
A.终止性错误 B.错误是否正确接收 C.界面是否有误 D.是否存在冗余代码
A.引用目的在于填补引用人作品在某些方面的空白 B.所引用部分构成引用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 C.引用时未注出处,足以使读者误以为被引用部分是引用者的见解 D.引用目的是为了介绍该作品,但引用数量达到了被引用作品的四分之一
A.构件化方法 B.结构化方法 C.面向对象方法 D.快速原型法
在下图所示的树型文件系统中,方框表示目录,圆圈表示文件,"/"表示目录名之间的分隔符,"/"在路径之首时表示根目录。假设".."表示父目录,当前目录是Y1,那么,指定文件F2所需的相对路径是 (1) ;如果当前目录是X2,"DEL"表示删除命令,那么,删除文件F4的正确命令是 (2) 。
A、/X1/Y2/F2 B、/X1/Y2/F2 C、X1/Y2/F2 D、./Y2/F2
A、DEL../Y3/F4 B、DELX2/Y3/F4 C、DELY3/F4 D、DEL/Y3/F4
结构化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用于 (1) ,它是一种面向 (2) 的设计方法。
A.测试用例设计 B.概要设计 C.程序设计 D.详细设计
A.1 B.2 C.3 D.4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 (1) 。为了提高可移植性,还应 (2) 。使用 (3) 语言开发的系统软件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A.使用的方便性 B.简洁性 C.可靠性 D.设备独立性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1) 。通常 (2) 是在代码编写阶段可进行的测试,它是整个测试工作的基础。
A.证明软件系统中存在错误 B.判定软件是否合格 C.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D.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系统中地错误
利用并行处理技术可以缩短计算机的处理时间,所谓并行性是指 (1) 。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并行性,它们可分成三类,即 (2) 。
A.多道程序工作 B.多用户工作 C.非单指令流单数据流方式工作 D.在同一时间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作
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只能被授予有权限的用户修改,这是网络安全的 (1) 。拒绝服务攻击的一个基本思想是 (2) 。
A.可利用性 B.可靠性 C.数据完整性 D.保密性
A.软件的可移植性 B.人机界面的可交互性 C.多用户之间的可交互性 D.连接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
A.物理层和应用层 B.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C.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和表示层
A.Gantt图 B.IPO C.PERT D.时标网状图
A.对象 B.数据结构 C.数据流 D.控制流
A.有完备的文档资料 B.选择好的宿主计算机 C.减少输入/输出次数 D.选择好的操作系统
A.系统测试 B.安装测试 C.验收测试 D.单元测试
A.不断发送垃圾邮件工作站 B.迫使服务器的缓冲区满 C.工作站和服务器停止工作 D.服务器停止工作
A.多处理机、多级存储器和互连网络 B.流水结构、高速缓存和精简指令集 C.微指令、虚拟存储和I/O通道 D.资源重复、资源共享和时间重叠
A.Cobol B.APL C.C D.PL/1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可看出是属性(数据)以及这些属性上的专用操作的封装体。封装是一种 (1) 技术,封装的目的是使对象的 (2) 分离。
A.组装 B.产品化 C.固化 D.信息隐蔽
A.源程序语句被逐个直接解释执行 B.先将源程序转化成某种中间代码,然后对这种代码解释执行 C.先将源程序转化成目标代码,再执行 D.以上方法都不是
已知正规表达式r=(0|1)*00, (1) 在L(r)中,和r等价的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M是 (2) 。
A.0000 B.0001 C.0010 D.0011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课程,P——教师,S——学生,G——成绩,T——时间,R——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的数据依赖集: D=C→P,(S,C)→G,(T,R)→C,(T,P)→R,(T,S)→R。关系模式W的一个码(关键字)是 (1) ,W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 (2) 。
A.(S,C) B.(T,R) C.(T,P) D.(T,S)
在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时,对同一资料的 (1) 操作可能破坏数据库的 (2) 。因此数据管理机制要解决丢失更新、不一致以及 (3) 等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加锁技术和时标技术。
A.连接 B.并发 C.查询 D.更新
A.组合 B.引用 C.聚合 D.继承
一个算术表达式可以表示为一棵二叉树,每个叶节点对应一个运算量,每个内部节点对应一个运算符,每个子树对应一个子表达式。则下述二叉树对应表达式的后缀式(逆波兰式)为()。
A.A B.B C.C D.D
对如下AOV网进行拓扑排序,不可能得到()。
A.02143567 B.01243657 C.02143657 D.01234576
某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FGCEH,中序序列为FDGBACHE,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1) ,层序序列为 (2) 。
A.FGDBHECA B.FDGBCHEA C.ABCDEFGH D.FGDBEHCA
2()
A.2NF B.3NF C.BCNF D.4NF
A.定义和实现 B.设计和测试 C.设计和实现 D.分析和定义
A.安全性 B.保密性 C.完整性 D.独立性
A.自外向内 B.自项向下 C.自内相外 D.自底向上
A.Alpha B.Beta C.Gamma D.Delta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A.34,16,69,27,75,42,82,95 B.16,27,75,42,69,34,82,95 C.16,82,27,75,42,69,34,95 D.16,82,95,27,75,42,69,34
关键码集合为18,73,10,5,99,27,41,51,32,25),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则关键码为68的节点的度为 (1) ,该树的深度为 (2) 。
A.“脏数据” B.安全 C.保密 D.授权
A.32 B.33 C.34 D.35
A.归并排序 B.直接选择排序 C.快速排序 D.基数排序
A.前者可以使用大量的下拉式选单(Menu),后者使用命令方式调用 B.前者是一种消息驱动式体系结构,后者是一种单向调用 C.前者具有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后者是一种单向调用 D.前者可以突破内存管理640KB的限制,后者不能
A.结构体不允许有成员函数 B.结构体与类没什么区别,可以替换 C.类定义中成员在默认情况下是private D.类定义中成员在默认情况下是public
A.当前所做出的决策不会影响后面的决策 B.原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 C.问题可以找到最优解,但利用贪心法不能找到最优解 D.每次决策必须是当前看来最优的决策才可以找到最优解
A.动态规划法 B.分治法 C.回溯法 D.分枝定界法
在图形显示系统的类层次结构中,类Shape定义了“图形”所具有的公有方法:display(),并将其声明为抽象方法:类Line是Shape的子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若类Line正确继承了Shape类,并定义了方法display(int N),这种机制称为 (2) 。这样,通过Shape对象的正确引用就能实现Line对象的相应方法,体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特征中的 (3) 。
A.类Shape可进行实例化 B.可通过类名Shape直接调用方法display C.类Line必须重置方法display D.类Line,必须重载方法display
A.重载 B.封装 C.重置 D.隐藏
A.数据抽象 B.封装 C.多态 D.继承
A.PCX B.PNG C.TGA D.EPS
A.UDP B.RTP/RTSP C.MMS D.HTTP
A.CDMA2000 B.GPRS C.WCDMA D.TD-SCDMA
A.1024 B.768 C.512 D.384
A.应用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A.10.110.12.1 B.10.110.12.25 C.10.110.12.31 D.10.110.12.32
A.TIFF-B B.TIFF-G C.TIFF-P D.TIFF-R
一个单位分配到的网络地址是217.14.8.0,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单位管理员将本单位网络又分成了4个子网,则每个子网的掩码是 (1) ,最大号的子网地址是 (2) 。
A.255.255.255.224 B.255.255.255.240 C.255.255.255.248 D.255.255.255.252
A.217.14.8.0 B.217.14.8.8 C.217.14.8.16 D.217.14.8.24
To a router, a flow is a (1) of packets that share the same characterstics, such as traveling the same (2) , using the same (3) , having the same kind of security, and so on. A router that suppors the handling of flow labels has a (4) table. The table has an entry for each active flow label; each entry defines the (5) requir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low label.
A.sequence B.stream C.queues D.flow
在各种不同的软件需求中, (1) 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用例模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适用于 (2) 系统。 (3) 意味着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时序图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它与 (4) 是同构的。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主要根据 (5) 的结果来设计。
A.业务需求 B.功能需求 C.非功能需求 D.用户需求
A.path B.rout C.circuit D.way
A.source B.resources C.route D.entry
A.需求不确定的 B.需求确定的 C.管理信息 D.决策支持
A.多态性 B.多继承 C.类的可复用 D.信息隐蔽
A.flow table B.flow label C.rout table D.tag table
A.用例图 B.类图 C.活动图 D.协作图
A.quality B.traffic C.services D.route
A.需求分析 B.源程序 C.概要设计 D.详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