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A. B. C. D.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且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A.64000 B.67000 C.75000 D.85000
假定,底层边柱KZ1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组合的,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为616kN·m,相应的轴力设计值为880kN,且已经求得Cmηns=1.22。柱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对称配筋。,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18,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ER=0.75。试问,满足承载力要求的纵筋截面面积,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柱的配筋由该组内力控制且满足构造要求。
A.1520 B.2180 C.2720 D.3520
某多层现浇网筋混凝土结构,设两层地下车库,局部地下一层外墙内移,如图所示。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室内环境类别为一类,室外环境类别为二b类,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假定,地下一层外墙Q1简化为上端铰接、下端刚接的受弯构件进行计算,如图所示。取每延米宽为计算单元,由土压力产生的均布荷载标准值g1k=10kN/m,由土压力产生的三角形荷载标准值g2k=33kN/m,由地面活荷载产生的均布荷载标准值qk=4kN/m。试问,该墙体下端截面支座基本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活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不考虑地下水压力的作用 ②均布荷载q作用下,三角形荷载q作用下()
A.46 B.53 C.63 D.66
8度抗震设防区的某竖向规则的抗震墙结构,房屋高度为90m,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试问,下列四种经调整后的墙肢组合弯矩设计值简图,哪一种相对准确() 提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A. B. C. D.
A.750 B.800 C.850 D.900
假定,二层框架梁KL1及KL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及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所示,,柱的计算高度Hc=400mm。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KZ2二层节点核芯区基本组合的X向剪力设计值Vj(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700 B.2100 C.2400 D.2800
假定,Q1墙体的厚度h=250mm,墙体竖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外侧为内侧为,均放置于水平钢筋外侧。试问,当按受弯构件计算并不考虑受压钢筋作用时,该墙体下端截面每米宽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最小值。
A.115 B.140 C.165 D.190
假定,三层平面位于柱KZ2处的梁柱节点,对应于考虑地震作用的基本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底部的轴向压力设计值的较小值为2300kN,节点核芯区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配置如图所示,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ηj=1.5,框架梁。试问,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此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X向抗震受剪承载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00 B.1100 C.1900 D.2200
梁L1在支座梁KL1右侧截面及配筋如图所示,假定按荷载组合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该截面弯矩值。试问,该支座处梁端顶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的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21 B.0.25 C.0.29 D.0.32
假定,现浇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b×h=600mm×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梁端底面实配纵向受力钢筋面积,梁端顶面实配纵向受力钢筋面积As=7592mm2,h9=1120mm,,ξb=0.518。试问,考虑受压区受力钢筋作用,梁端承受负弯矩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300 B.2700 C.3200 D.3900
A.隔震层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可不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B.隔震层下的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 C.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7度(0.15g)计算,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D.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5
某钢结构办公楼,结构布置如图所示。框架梁、柱采用Q345,次梁、中心支撑、加劲板采用Q235,楼面采用150mm厚C30混凝土楼板,钢梁顶采用抗剪栓钉与楼板连接。
A.0.035 B.0.04 C.0.045 D.0.05
关于钢材和焊缝强度设计值的下列说法中,下列何项有误() Ⅰ.同一钢号不同质量等级的钢材,强度设计植相同; Ⅱ.同一钢号不同厚度的钢材,强度设计值相同; Ⅲ.钢材工作温度不同(如低温冷脆),强度设计值不同; Ⅳ.对接焊缝强度设计值与母材厚度有关; Ⅴ.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与焊缝质量等级有关。
A.Ⅱ、Ⅲ、Ⅴ B.Ⅱ、Ⅴ C.Ⅲ、Ⅳ D.Ⅰ、Ⅳ
某厂房屋面上弦平面布置如图所示,钢材采用Q235,焊条采用E43型。
托架上弦杆CD选用140×10(表),轴心压力设计值为450kN,以应力形式表达的稳定性计算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0 B.110 C.130 D.140
在工作温度等于或者低于-30℃的地区,下列关于提高钢结构抗脆断能力的叙述有几项是错误的() Ⅰ.对于焊接构件应尽量采用厚板; Ⅱ.应采用钻成孔或先冲后扩钻孔; Ⅲ.对接焊缝的质量等级可采用三级; Ⅳ.对厚度大于10mm的受拉构件的钢材采用手工气割或剪切边时,应沿全长刨边; Ⅴ.安装连接宜采用焊接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次梁与主梁连接采用10.9级M16的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连接处钢材接触表面的处理方法为喷砂后涂无机富锌漆,其连接形式如图所示,考虑了连接偏心的不利影响后,取次梁端部剪力设计值V=110.2kN,连接所需的高强度螺栓数量(个)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 B.3 C.4 D.5
方案比较时,假定框架梁KL1截面及跨中配筋如图所示。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M=880kN·m,对应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2200kN。试问。非抗震设计时,该梁跨中截面按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计算所需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该梁配筋计算时不考虑上部墙体及梁侧腰筋的作用。
A.2900 B.3500 C.5900 D.7100
腹杆截面采用56×5(表),角钢与节点板采用两侧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hf=5mm,连接形式如图所示,如采用受拉等强连接,焊缝连接实际长度a(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截面无削弱,肢尖、肢背内力分配比例为3:7。
A.140 B.160 C.290 D.300
A.1050 B.1400 C.1950 D.2300
A.16 B.20 C.32 D.38
图中,AB杆为双角钢十字截面,采用节点板与弦杆连接,当按杆件的长细比选择截面时,下列何项截面最为合理() 提示:杆件的轴心压力很小(小于其承载能力的50%)。
A.63×5(imin=24.5mm) B.70×5(imin=27.3mm) C.75×5(imin=29.2mm) D.80×5(imin=31.3mm)
方案比较时,假定框架梁KL1截面及配筋如图所示,。支座截面剪力设计值V=1600kN,对应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2200kN,计算截面的剪跨比λ=1.5,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试问,非抗震设计时,该梁支座截面处的按矩形截面计算的箍筋配置选用下列何项最为合适() 提示:不考虑上部墙体的共同作用。
假定,X向平面内与柱JK上、下端相连的框架梁远端为铰接,如图所示其截面特性见表。试问,当计算柱JK在重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时,X向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作答; ②结构X向满足强支撑框架的条件,符合刚性楼面假定。
A.0.80 B.0.90 C.1.00 D.1.50
A.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吊车的荷载设计值 B.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吊车的荷载设计值乘以动力系数 C.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吊车的荷载标准值 D.荷载效应最大的相邻两台吊车的荷载标准值
关于砌体结构设计的设计,有下列四项论点 Ⅰ.当砌体结构作为刚体需验证其整体稳定性时,例如倾覆、滑移、漂浮等,分项系数应取0.9; Ⅱ.烧结黏土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比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小; Ⅲ.当验算施工中房屋的构件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1.05; 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强度指标是按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确定的,当采用A级时,可将强度设计值提高5%后采用。 试问,以下何项组合是正确的()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Ⅰ、Ⅲ、Ⅳ D.Ⅱ、Ⅳ
关于砌体结构的设计,有下列四项论点: Ⅰ.某六层刚性方案砌体结构房屋,层高均为3.3m,均采用现浇负筋混凝土楼板,外墙洞口水平截面面积约为全截面面积的60%,基本风压0.6kN/m2,外墙静力计算时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Ⅱ.通过改变砌块强度等级可以提高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Ⅲ.在蒸压粉煤灰普通砖强度等级不大于MU20、砂浆强度等级不大于M10的条件下,为增加砌体抗压承载力,提高砖的强度等级一级比提高砂浆强度等级一级效果好; Ⅳ.厚度180mm、上端非自由端、无门窗洞口的自承重墙体,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为1.32。 试问,以下何项组合是完全正确的()
A.Ⅰ、Ⅲ B.Ⅱ、Ⅲ C.Ⅲ、Ⅳ D.Ⅱ、Ⅳ
材质为Q235的焊接工字钢次梁,截面尺寸见图、表,腹板与翼缘的焊接采用双面角焊缝,焊条采用E43型非低氢型焊条,最大剪力设计值V=204kN,翼缘与腹板连接焊缝焊脚尺寸hf(mm)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提示:最为合理指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数值最小。
A.2 B.4 C.6 D.8
框架柱截面为□500×25箱形柱(表),按单向弯矩计算时,弯矩设计值见图,轴压力设计值N=2693.7kN,在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计算时,构件以应力形式表达的稳定性计算数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框架柱截面分类为C类,②框架柱所考虑构件段无横向荷载作用。
A.75 B.90 C.100 D.110
某多层刚性方案砖砌体数学档,其局部平面如图所示。墙体厚度均为240mm,轴线均居墙中,室内外高差0.3m,基础埋置较深且均有刚性地坪。墙体采用MU15蒸压粉煤灰普通砖、Ms10混合砂浆砌筑,底层、二层层高均为3.6m;楼、层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550mm。
A.300 B.315 C.340 D.385
A.45 B.50 C.60 D.70
中心支撑为轧制H型钢H250×250×9×14(表),几何长度5000mm,考虑地震作用时,支撑斜杆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fay=235N/mm3,E=2.06×105N/mm2,假定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为1.0。()
A.1300 B.1450 C.1650 D.1800
假定,墙B在两端(轴处)及正中均设240mrn×240mm构造柱,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每根构造柱均配4根HPB300、直径14mm的纵向钢筋。试问,该墙段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大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fy=270N/mm2,按fvE=0.22N/mm2进行计算,不考虑轴处外伸250mm墙段的影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作答。
A.400 B.420 C.440 D.480
CGHD区域内无楼板,次梁EF均匀受弯,弯矩设计值为4.05kN·m,当截面采用T125×125×6×9时(表),构件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0 B.130 C.150 D.160
试问,底层外纵墙A的高厚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墙A截面I=5.55×109mm4,A=4.9×105mm2
A.8.5 B.9.7 C.10.4 D.11.8
假定,二层墙A折算厚度hT=360mm,截面重心至墙体翼缘边缘的距离为150mm,墙体计算高度H0=3.6m,试问,当轴力作用在该墙截面P点时,该墙体非抗震偏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00 B.550 C.500 D.420
假定,第三层需要⑤轴梁上设隔断墙,采用不灌孔的混凝土砌块,墙体厚度190mm,试问,第三层该隔断墙轴心受压承载力影响系数φ,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隔断墙按两侧有拉接、顶端为不动铰考虑,隔断墙计算高度按H0=3.0m考虑。
A.0.725 B.0.685 C.0.635 D.0.585
A.10 B.12 C.14 D.15
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首层某矩形截面抗震墙墙体厚度为190mm,墙体长度为5100mm,抗震墙截面的有效高度h0=4800mm,为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若此段砌体抗震墙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210kN,轴力设计值N=1250kN,弯矩设计值M=1050kN·m,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7.5N/mm2。试问,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置,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作答。
A.按计算配筋 B.按构造,最小配筋率取0.10% C.按构造,最小配筋率取0.11% D.按构造,最小配筋率取0.13%
A.现场制作的原木、方木承重构件,木材的含水率不应大于25% B.普通木结构受弯或压弯构件当采用原木时,对髓心不做限制指标 C.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斜纹承压强度最低,横纹承压强度介于两者之间 D.标注原木直径时,应以小头为准;验算原木构件挠度和稳定时,可取中央截面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钢筋混凝土挑梁置于丁字形(带翼墙)截面的墙体上,端部设有构造柱,如图所示;挑梁截面b×hb=240mm×450mm,墙体厚度均为240mm。屋面板传给挑梁的恒荷载及挑梁自重标准值为gk=27kN/m,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qk=3.5kN/m。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试问,该挑梁基本组合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0 B.65 C.70 D.75
某多层框架结构带一层地下室,采用柱下矩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3m×3.3m,基础底绝对标高60.000m,天然地面绝对标高63.000m,设计室外地面绝对标高65.000m,地下水位绝对标高为60.000m,回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室内地面绝对标高61.000m,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所示。
A.270 B.350 C.440 D.600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规定,在下述处理地基的方法中,当基底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70kPa时,平面处理范围可仅在基础底面范围内的是() Ⅰ.石灰桩法;Ⅱ.灰土挤密桩; Ⅲ.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Ⅳ.砂石桩法。
A.Ⅰ、Ⅱ、Ⅲ、Ⅳ B.Ⅰ、Ⅱ、Ⅳ C.Ⅱ、Ⅳ D.Ⅰ、Ⅲ
某建筑场地,受压土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其厚度为10m,其底部为不透水层。场地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竖井采用塑料排水带并打穿淤泥质黏土层,预压荷载总压力为70kPa,场地条件及地基处理示意如图(a)所示,加荷过程如图(b)所示。试问,加荷开始后100d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的影响;Fn=2.25;β=0.0244(1/d)。
A.0.85 B.0.87 C.0.89 D.0.92
A.880 B.940 C.1000 D.1400
某混凝土挡土墙墙高5.2m,墙背倾角α=60°,挡土墙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较硬岩。挡土墙剖面如图所示,其后有较陡峻的稳定岩体,岩坡的坡角φ=75°,填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10°。 提示:不考虑挡土墙前缘土体作用,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答。
A.200 B.215 C.240 D.260
A.570 B.590 C.620 D.660
假定,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合力Ea=250kN/m,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距离挡土墙底1/3墙高,挡土墙每延米自重Gk=220kN,其重心距挡土墙墙趾的水平距离x0=1.426m。试问,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挡土墙底面边缘最大压力值pkmax(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5 B.200 C.240 D.280
某工程采用打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截面边长为400m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750kN。某柱下原设计布置A、B、C三桩,工程桩施工完毕后,检测发现B桩有严重缺陷,按废桩处理(桩顶与承台始终保持脱开状态),需要补打D桩,补桩后的桩基承台如图所示。承台高度为1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1.57N/mm2),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承台的有效高度H0按1050mm取用。
A.750 B.790 C.850 D.900
A.1150 B.1300 C.1400 D.1500
A.780 B.880 C.920 D.940
A.选定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性能设计目标 B.结构构件承载力按性能3要求进行中震复核时,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不计入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和内力调整系数,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C.结构构件地震残余变形按性能3要求进行中震复核时,整个结构构中变形最大部位的竖向构件,其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取常规设计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D.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按性能3要求确定抗震等级时,当构件承载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一度的要求时,构造所对应的抗震等级可降低一度,且不低于6度采用,不包括影响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A.基础位于微风化硬质岩石表面时,对于宽度小于1m的竖向溶蚀裂隙和落水洞近旁地段,可不考虑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当在岩体中存在倾斜软弱结构面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B.岩溶地区,当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三倍独立基础底宽,或大于六倍条形基础底宽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C.微风化硬质岩石中,基础底面以下洞体顶板厚度接近或大于洞跨,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D.基础底面以下洞体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其承载力超过150kPa,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时,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某桩基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非挤土灌注桩,桩径d为600mm,桩长l=30m,灌注桩配筋、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情况如图所示,第③层粉砂层为不液化土层,桩身配筋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4.1.1条灌注桩配筋的有关要求。 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A.60 B.70 C.80 D.90
A.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计算时,不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计算,位移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B.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以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均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均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C.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以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均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均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D.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计算时,不采用CQC组合计算,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
如果烟囱建于非地震区,基本风压w0=0.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试问,烟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风荷载按下列何项考虑() 提示:假定烟囱第2及以上振型,不出现跨临界的强风共振。
A.由顺风向风荷载控制,可忽略横风向风荷载效应 B.由横风向风荷载控制,可忽略顺风向风荷载效应 C.取顺风向风荷载与横风向风荷载效应之较大者 D.取顺风向风荷载与横风向风荷载效应的组合值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裙房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与裙楼连为整体,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Ⅲ类,采用桩筏形基础。
假定,该建筑物塔楼质心偏心距为e1,大底盘质心偏心距为e2,见图。如果仅从抗震慨念设计方面考虑,试问,偏心距(e1;e2,单位m)选用下列哪一组数值时结构不规则程度相对最小()
A.0.0;0.0 B.0.1;5.0 C.0.2;7.2 D.1.0:8.0
某12层现浇框架结构,其中一榀中部框架的剖面如图所示,现浇混凝土楼板,梁两侧无洞。底层各柱截面相同,2~12层各柱截面相同,各层梁截面均相同。梁、柱矩形截面线刚度ib0、ic0(单位:1010N·mm)标注于构件旁侧。假定,梁考虑两侧楼板影响的刚度增大系数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相应条文中最大值。 提示:①计算内力和位移时,采用D值法。 ②,式中α是与梁柱刚度比有关的修正系数,对底层柱:,对一般楼层柱: ,式中,为有关梁柱的线刚度比。
A.3P B.3.5P C.4P D.4.5P
已知,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桩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0.7。试问,在作用的基本组合下,轴心受压灌注桩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500 B.2800 C.3400 D.3800
A.680 B.740 C.820 D.960
裙房一榀横向框架距主楼18m,某一顶层中柱上、下端截面基本组合弯矩设计值分别为320kN·m,350kN·m(同为顺时针方向);剪力计算值为125kN,柱断面为500mm×500mm,Hn=5.2m,λ>2,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在不采用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的条件下,试问,该柱截面设计时,轴压比限值[μN]及剪力设计值(kN)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A.0.90;125 B.0.75;170 C.0.85;155 D.0.75;155
某12层现浇框架结构,其中一榀中部框架的剖面如图所示,现浇混凝土楼板,梁两侧无洞。底层各柱截面相同,2~12层各柱截面相同,各层梁截面均相同。梁、柱矩形截面线刚度ib0、ic0(单位:1010N·mm)标注于构件旁侧。假定,梁考虑两侧楼板影响的刚度增大系数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相应条文中最大值。 提示:①计算内力和位移时,采用D值法。 ②,式中α是与梁柱刚度比有关的修正系数,对底层柱:,对一般楼层柱:,式中,为有关梁柱的线刚度比。
A.9 B.11 C.13 D.15
假定,该建筑物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调整构件截面后,经抗震计算,底层框架总侧移刚度∑D=5.2×105N/mm,柱轴压比大于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0.4,不小于相邻层该系数平均值的0.8。试问,在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时作用于底层框架的总水平组合剪力标准值VEK(kN),最大不能超过下列何值才能满足规范对位移的限值要求() 提示:①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②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简化计算法;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③不考虑柱配箍影响。
A.5.6×103 B.1.1×104 C.3.1×104 D.6.2×104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梁局部配筋图如图所示。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c=14.3N/mm2),纵筋采用HRB400(fy=360N/mm2),箍筋采用HRB335梁h0=440mm。试问,下列关于梁的中支座(A-A处)上部纵向钢筋配置的选项,如果仅从规范、规程对框架梁的抗震构造措施方面考虑,哪一项相对准确()
A. B. C. D.前三项均不准确
A.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B.楼、屋盖长宽比不大于3时,可不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对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的影响 C.两方向的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尽端,增大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 D.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底层角柱如图所示。考虑地震作用基本组合时按弹性分析未经调整的构件端部组合弯矩设计值为:柱:McA上=300kN·m,McA下=280kN·m(同为顺时针方向),柱底MB=320kN·m;梁:Mb=460kN·m。已知梁h0=560mm,,梁端顶面实配钢筋(HRB400级)面积As=2281mm2(计入梁受压筋和相关楼板钢筋影响)。试问,该柱进行截面配筋设计时所采用的基本组合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A.780 B.600 C.545 D.365
A.2.0 B.2.5 C.3.0 D.3.5
某桥上部结构为单孔简支梁,试问,以下四个图形中哪一个图形是上述简支梁在M支点的反力影响线() 提示:只需要定性分析。
某二级干线公路上一座标准跨径为30m的单跨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所示。桥面宽度为12m,其横向布置为:1.5m(人行道)+98m(车行道)+1.5m(人行道)。桥梁上部结构由5根各大29.94m,高2.0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组成,梁与梁间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桥台为单排排架桩结构,矩形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0kN/m2。
A.Md=1.1(1.2MG+1.4MQ+0.8×1.4MR) B.Md=1.0(1.2MG+1.4MQ+1.4MR) C.Md=1.0(1.2MG+1.4MQ+0.8×1.4MR) D.Md=1.0(1.2MG+1.4MQ+0.7×1.4MR)
某24层商住楼,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首层为框支层,层高6.0m,第二至第二十四层布置剪力墙,层高3.0m,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0.45m,房屋总高度7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场地类别Ⅱ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6s。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墙、柱为C40(fc=19.1N/mm2,ft=1.71N/mm2),板C35(fc=16.7N/mm2,ft=1.57N/mm2),其他层墙、板为C30(fc=14.3N/mm2)。首层钢筋均采用HRB400级。
在第③轴底层落地剪力墙处,由不落地剪力墙传来按刚性楼板计算的框支层楼板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为3300kN(未经调整)。②~⑦轴处楼板无洞口,宽度15400mm。假定剪力沿③轴墙均布,穿过③轴墙的梁纵筋面积As1=10000mm2,穿墙楼板配筋宽度10800mm(不包括梁宽)。试问,③轴右侧楼板的最小厚度tf(mm)及穿过墙的楼板双层配筋中每层配筋的最小值为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要求() 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 ②框支层楼板按构造配筋时满足楼板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平面内抗弯要求。
A.0.05 B.0.25 C.0.30 D.0.45
前述桥梁的主梁为T型梁,其下采用矩形板式氯丁橡胶支座,支座内承压力颈钢板的侧向保护层每侧各为5mm;主梁底宽度为500mm。若主梁最大支座反力为950kN(已计入冲击系数)。试问,该主梁的橡胶支座平面尺寸[长(横桥向)×宽(纵桥向),单位为mm]选用下列何项数值较为合理() 提示:假定橡胶支座形状系数符合规范要求。
A.450×200 B.400×250 C.450×250 D.310×310
假定,第③轴底层墙肢A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墙底截面见图,墙厚度400mm,墙长hw=6400mm,hw0=6000mm,AW/A=0.7,剪跨比λ=1.2,考虑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剪力计算值VW=4100kN,对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9000kN,已知钢筋均采用HRB335级,竖向分布筋为构造配置。试问,该截面竖向及水平向分布筋至少应按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抗震要求()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
A.9670 B.2250 C.2625 D.3320
第三层某剪力墙边缘构件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纵向钢筋配筋范围,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已知剪力墙轴压比大于0.3。钢筋均采用HRB335级。试问,该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纵筋及箍筋为下列何项选项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 ②箍筋体积配筋率计算时,扣除重叠部分箍筋。
假定,该建建物使用需要,转换层设置在3层,房屋总高度不变,一至三层层高为4m,上部21层层高均为3m,第四层某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仍如图上题图所示。试问,该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ρsv(%)及配箍特征值最小值λV、,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
A.1.2;0.2 B.1.4;0.2 C.1.2;0.24 D.1.4;0.24
A.1350 B.1500 C.2750 D.2900
A.1000 B.1250 C.1350 D.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