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信息系统中,存在如下的业务陈述:①一个客户提交0个或多个订单;②一个订单由一个且仅由一个客户提交。系统中存在两个类:“客户”类和“订单”类。对应每个“订单”类的实例,存在 (21) “客户”类的实例;对应每个“客户”类的实例,存在 (22) 个“订单”类的实例。
A.0个 B.1个 C.1个或多个 D.0个或多个
A.对象B可以看见对象A B.对象A可看见对象B C.对象A,B相互不可见 D.对象A,B相互可见
A.同一个类的对象具有不同的静态数据成员值 B.不同的类的对象具有相同的静态数据成员值 C.同一个类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对象自身引用(this)值 D.不同的类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对象自身引用(this)值
A.它描述了只有一个方法的类的集合 B.它能够保证一个类只产生一个惟一的实例 C.它描述了只有一个属性的类的集合 D.它能够保证一个类的方法只能被一个惟一的类调用
A.int f(int x,int y) B.int f(float a,int b) C.float f(int x,float y) D.int f(int x,float y)
A.该类的对象共享其静态成员变量的值 B.静态成员变量可被该类的所有方法访问 C.该类的静态方法只能访问该类的静态成员变量 D.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变量的值不可修改
A.类层——模板层——系统层——算法层 B.算法层——类层——模板层——系统层 C.算法层——模板层——类层——系统层 D.类层——系统层——模板层——算法层
A.组合 B.引用 C.聚合 D.继承
A.键盘、鼠标、通信端口、网络等设备一有变化,就会产生消息 B.操作系统不断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但应用程序不能向操作系统发送消息 C.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发送消息 D.发送与接收消息的通信机制与传统的子程序调用机制不同
A.标识 B.规则 C.封装 D.消息
已知3个类A,B和C,其中类A由类B的一个实例和类C的1个或多个实例构成。能够正确表示类A,B和C之间关系的UML类图是()。
A.A B.B C.C D.D
A.一个类有多少个方法被另一个类调用 B.一个类的实例能够与另一个类的多少个实例相关联 C.一个类的某个方法被另一个类调用的次数 D.两个类所具有的相同的方法和属性
A.允许在非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 B.以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 C.以减少设计过程创建的类的个数 D.以保证程序的运行速度达到最优值
对于如图10-2所示的UML类图,正确的描述是()。
A.类B的实例中包含了对类C的实例的引用 B.类A的实例中包含了对类B的实例的引用 C.类A的实例中包含了对类C的实例的引用 D.类B的实例中包含了对类A的实例的引用
A.类层次结构 B.实例的个数 C.多态的种类 D.每个实例的初始状态
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都不支持过程化的程序设计 B.面向对象系统只可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C.某些过程化程序设计语言也可实现面向对象系统 D.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支持对成员变量的直接访问
A.静态绑定 B.对象引用 C.类型匹配 D.动态绑定
A.将应用问题域中包含的抽象领域知识呈现给用户的方式 B.应用问题域中所包含的抽象类 C.用户界面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方式 D.应用问题域中包含的抽象领域知识
A.类本身不能具有变量 B.对象具有类定义的所有变量的一份拷贝 C.对象间不能共享类定义的变量 D.可通过类名访问静态变量(类变量)
(8) 反映了类间的一种层次关系,而 (9) 反映了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继承 B.组合 C.封装 D.多态
已知3个类O,P和Q,类O中定义了一个私有方法F1和一个公有方法F2,类P中定义了一个公有方法F3,类P为类O的派生类,类Q为类P的派生类,它们的继承方式如下所示: class P: public O… class Q: private P…; 在关于类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0) ,在关于类Q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1) 。
A.类P的对象可以访问F1,但不能访问F2 B.类P的对象可以访问F2,但不能访问F1 C.类P的对象既可以访问F1,也可以访问F2 D.类P的对象既不能访问F1,也不能访问F2
OMT是一种对象建模技术,它定义了三种模型,它们分别是 (39) 模型、 (40) 模型和 (41) 模型,其中, (39) 模型描述了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40) 模型描述系统中与时间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特征,表示瞬时行为上的系统的“控制”特征,通常可用 (42) 来表示: (41) 模型描述了与值的变换有关的系统特征,通常可用 (43) 来表示。
A.对象 B.功能 C.ER D.静态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类属是一种 (25) 机制。一个类属类是关于一组类的一个特性抽象,它强调的是这些类的成员特征中与 (26) 的那些部分,而用变元来表示与 (27) 的那些部分。
A.包含多态 B.参数多态 C.过载多态 D.强制多态
在UML提供的图中,可以采用 (33) 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 (34) 用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并强调对象行为的时间顺序; (35) 用于系统的功能建模,并且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
A.用例图 B.构件图 C.活动图 D.类图
关于方法F1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2) ,关于方法F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3) ,关于方法3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4) 。
A.方法F1无法被访问 B.只有在类O内才能访问方法F1 C.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1 D.只有在类Q内才能访问方法F1
在UML提供的图中, (31) 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32) 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
A.用例图 B.类图 C.对象图 D.部署图
A.类Q的对象可以访问F1,F2和F3 B.类Q的对象可以访问F2和F3,但不能访问F1 C.类Q的成员可以访问F2和F3,但不能访问F1 D.类Q的成员不能访问F1,F2和F3
A.控制 B.时序 C.动态 D.实时
OMT定义了三种模型来描述系统。 (36) 可以用状态图来表示; (37) 可以用数据流图来表示。 (38) 为上述两种模型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A.对象模型 B.功能模型 C.动态模型 D.类模型
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B.类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C.类O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D.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2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多态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 (16) 和 (17) 称为通用多态, (18) 和强制多态称为特定多态。
A.参数多态 B.过载多态 C.隐含多态 D.重置多态
A.具体对象无关 B.具体类型无关 C.具体对象相关 D.具体类型相关
A.网络图 B.状态图 C.协作图 D.序列图
A.协作图 B.状态图 C.序列图 D.对象图
A.对象 B.功能 C.变换 D.计算
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 B.类O,P和Q的对象都不可以访问方法F3 C.类O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 D.类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
A.状态图 B.用例图 C.活动图 D.类图
A.类图 B.状态图 C.对象图 D.数据流图
A.重置多态 B.过载多态 C.隐含多态 D.包含多态
A.参数多态 B.隐含多态 C.过载多态 D.包含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