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官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材料二 从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的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1913年宪法第1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

答案: 正确答案: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及监管措施的缺失导致某些官员和富商勾结.进行权钱交易;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官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材料二 从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的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1913年宪法第1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

答案: 正确答案:主要特点:制定相关法律作为惩治职务犯罪的主要依据;对违法官吏实行严厉惩治:运用综合手段预防职务犯罪和腐败。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官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材料二 从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的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1913年宪法第1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

答案: 正确答案: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及监管措施的缺失导致某些官员和富商勾结.进行权钱交易;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 870年一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 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 872—1 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 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一1899年)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三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问题: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正确答案: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 870年一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 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 872—1 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 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一1899年)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三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问题: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征产生的历史原因。

答案: 正确答案:特征: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②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 ③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采矿等重工...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答案: 正确答案: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提倡道德约束,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格物致知,具有务实倾向...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 870年一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 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 872—1 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 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一1899年)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三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问题: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答案: 正确答案:评价: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答案: 正确答案: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在皇权至上的历史背景下,能够提出初步的民主意识。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

答案: 正确答案: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社...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正确答案:思想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还要结合时代需要予以一定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交流性。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