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以总价合同的形式与业主签订了一份施工合同,该项工程合同总价款为600万元,工期从2006年3月1日起开工至当年8月31日竣工。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的结算内容有以下几项:
(1)业主在开工前7天支付施工单位预付款,预付款为总价款的25%。
(2)工程预付款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的构配件价值相当于预付款时起扣,业主每月以抵充工程进度款的方式从施工单位扣除,主要材料的构配件费比重按60%计算。
(3)该工程质量保证金为5%,业主每月从工程款中扣除。
(4)业主每月按承包商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计算。承包商按时开工、竣工。
各月实际完成工程量见下表:

开工前项目经理对现场管理进行了布置,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强调以下两项工作:
(1)施工现场危险部位,如各种洞口、临边等处都要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
(2)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问题:
(1)业主应当支付给承包商的工程预付款是多少?
(2)该工程预付款起点是多少应从几月份起扣?
(3)业主在施工期间各月实际结算给承包商的工程款各是多少?
(4)安全标志牌的设置有什么基本要求?
(5)施工污水应当怎样排放?

答案: (1)工程预付款:600×25%=150万元
(2)预付款起扣点:600-150÷60%=600-250=35...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背景: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寒冷地区某商场的室内、外装饰工程。其中,室内地面采用地面砖镶贴,吊顶工程部分采用木龙骨,室外部分墙面为铝板幕墙,采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铝塑复合板,其余外墙为加气混凝土外镶贴陶瓷砖。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因木龙骨为甲供材料,施工单位未对木龙骨进行检验和处理就用到工程上。施工单位对新进场外墙陶瓷砖和内墙砖的吸水率进行了复试,对铝塑复合板核对了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事件二:在送检时,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未经监理许可就进行了外墙饰面砖镶贴施工,待复验报告出来,部分指标未能达到要求。
事件三:外墙面砖施工前,工长安排工人在陶粒空心砖墙面上做了外墙饰面砖样板件,并对其质量验收进行了允许偏差的检验。
问题
(1)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提供哪些质量证明文件和报告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对甲供的木龙骨是否需要检查验收木龙骨使用前应进行什么技术处理?
(2)事件一中,外墙陶瓷砖复试还应包括哪些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内墙砖吸水率复试?铝塑复合板应进行什么项目的复验?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4)指出事件三中外墙饰面砖样板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正确做法,补充外墙饰面砖质量验收的其他检验项目。

答案: (1)出厂检验证明、产品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有效期证明材料。 需要检验验收。 木龙骨使用...
问答题

某建设单位(甲方)与某施工单位(乙方)订立了某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合同规定采用单价合同,每一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增减超过10%时,超过部分的单价按原单价的90%结算。合同工期为22天,工期每提前1天奖励2 000元,每拖后1天罚款3 000元。乙方在开工前及时提交了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图5-1所示(双线代表关键线路),并得到了甲方代表的批准。

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因甲方供应的材料有误造成A工作和B工作工效降低,作业时间分别拖延2天和 3天,分别增加工日6个和8个,窝工20个工日,工作A使用的租用施工机械每天租赁费为 400元,台班费为650元,工作B使用的自有机械台班费为500元/台班,其中台班折旧费为 100元/台班;人工工日单价为30元/工日,窝工补偿标准为20元/工日。
事件2:为保证工程质量,乙方在施工中将工作C原设计尺寸扩大,增加工程量20m3,作业时间增加1天,该工作综合单价为90元/m3
事件3:因设计变更,工作E工程量由450m3增至500m3,该工作综合单价为70元/m3
事件4:鉴于该工程工期较紧,甲方代表指示乙方在工作H和工作I作业工程中采取了加快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使得这两项工作分别缩短了2天和1天,并分别相应增加施工技术措施费5 000元和3 000元。
其余各项工作实际作业时间和费用均与原计划相符。
问题:
(1)上述哪些事件乙方可以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哪些事件不能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简述其理由。
(2)每项事件的工期索赔是多少?总工期索赔多少天?
(3)每项事件的费用补偿是多少?
(4)乙方是否可以得到工程提前或拖后的奖励或处罚数额为多少?

答案: (1)事件1:可以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按时提供应由甲方提供的材料是甲方的责任。
事件2:不可以提出工期...
问答题

某建设项目地处闹市区,场地狭小。工程总建筑面积30 0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25 000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000m2,大楼分为裙楼和主楼,其中主楼28层,裙楼5层,地下 2层,主楼高度84m,裙楼高度24m,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形基础,基坑深度15 m,地下水位-8m,属于层间滞水。基坑东、北两面距离建筑围墙2m,西、南两面距离交通主干道9m。
施工技术方案讨论时,项目经理认为该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案如下:
首先在高处作业区域划出禁区,并设置围栏,建筑物的出入口,搭设长6m、宽度等于出入口净宽的防护棚,棚顶满铺5 cm厚的脚手板。
土方施工时,先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一次挖至槽底标高,再进行基坑支护,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最后进行降水。
钢筋工程:直径12mm以上受力钢筋,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脚手架工程:外脚手架采用敞开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从地到顶,考虑到脚手架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搭设脚手架时,要先搭设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然后在外侧立面脚手架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力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为了减少投入,5层裙房以下结构完工拆除外脚手架后,周边不设围护。
对模板工程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制定了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将模板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点设置为:模板强度及稳定、预埋件位置、模板位置尺寸、模板内部清理及湿润情况等。
施工方案确定后,项目经理让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好技术交底书后提交建设单位,经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审查后正式实施。
问题:
(1)本项目中,出入口处防护棚的搭设是否符合要求?
(2)本项目的土方开挖方案和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3)该项目基坑先开挖后降水的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4)该项目钢筋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为什么?
(5)该项目脚手架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6)该项目主体结构5层以下周边不设围护结构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7)项目经理对模板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妥当?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主要考虑哪些内容?
(8)关于本工程技术交底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请逐一指出并改正。

答案: (1)出入口处防护棚的搭设宽度不符合要求,宽度应大于出入口两侧各1m,而不是等于出入口净宽。
(2)不合理。本...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