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工程施工,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立了水泥混泥土搅拌站和工地试验室,搅拌站的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设置总配电箱(代码A),以下依次设置分配电箱(代号B)和开关箱(代码C),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代号D)。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配电箱与开关箱装设在通风,干燥及常温场所,每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施工单位对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提出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部分摘录如下:   
要点一:配电箱的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上顶面。   
要点二: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绝缘铝导线。   
要点三: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分熔断器,电压表,总电流表。   
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为顺利完成基层的施工,施工单位配备了稳定土拌和机,装卸机,运输车,多铧犁。                       
                                                             图2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单位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公路中心处XXXXX(看不清楚字样),接缝的1/2板厚处安装光圆钢筋,钢筋的全长范围涂防粘涂层。   

改正要点一,要点二中的错误。

答案:

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橡胶绝缘电缆。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工程施工,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立了水泥混泥土搅拌站和工地试验室,搅拌站的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设置总配电箱(代码A),以下依次设置分配电箱(代号B)和开关箱(代码C),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代号D)。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配电箱与开关箱装设在通风,干燥及常温场所,每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施工单位对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提出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部分摘录如下:   
要点一:配电箱的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上顶面。   
要点二: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绝缘铝导线。   
要点三: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分熔断器,电压表,总电流表。   
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为顺利完成基层的施工,施工单位配备了稳定土拌和机,装卸机,运输车,多铧犁。                       
                                                             图2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单位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公路中心处XXXXX(看不清楚字样),接缝的1/2板厚处安装光圆钢筋,钢筋的全长范围涂防粘涂层。   

写出图1中接缝K的名称,并改正接缝钢筋施工中的错误做法。

答案:

纵向施工缝安装光圆钢筋错误,应为螺纹钢筋,全长涂防粘涂层错误,应对拉杆中部100mm内防锈处理。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厂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订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检,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 
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使的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 
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改正制度一、制度二中的错误。

答案: 制度一: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工程施工,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立了水泥混泥土搅拌站和工地试验室,搅拌站的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设置总配电箱(代码A),以下依次设置分配电箱(代号B)和开关箱(代码C),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代号D)。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配电箱与开关箱装设在通风,干燥及常温场所,每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施工单位对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提出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部分摘录如下:   
要点一:配电箱的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上顶面。   
要点二: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绝缘铝导线。   
要点三: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分熔断器,电压表,总电流表。   
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为顺利完成基层的施工,施工单位配备了稳定土拌和机,装卸机,运输车,多铧犁。                       
                                                             图2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单位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公路中心处XXXXX(看不清楚字样),接缝的1/2板厚处安装光圆钢筋,钢筋的全长范围涂防粘涂层。   

改正图2中工艺顺序的错误之处,并补充背景中基层施工还需配置的机械设备。

答案:

整形和辗压顺序颠倒,整形应在碾压之前,补充: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洒水车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厂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订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检,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 
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使的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 
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写出制度三中的“A”原则是什么原则?

答案:

“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工程施工,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立了水泥混泥土搅拌站和工地试验室,搅拌站的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设置总配电箱(代码A),以下依次设置分配电箱(代号B)和开关箱(代码C),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代号D)。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配电箱与开关箱装设在通风,干燥及常温场所,每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施工单位对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提出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部分摘录如下:   
要点一:配电箱的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上顶面。   
要点二: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绝缘铝导线。   
要点三: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分熔断器,电压表,总电流表。   
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为顺利完成基层的施工,施工单位配备了稳定土拌和机,装卸机,运输车,多铧犁。                       
                                                             图2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单位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公路中心处XXXXX(看不清楚字样),接缝的1/2板厚处安装光圆钢筋,钢筋的全长范围涂防粘涂层。   

改正要点一,要点二中的错误。

答案:

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橡胶绝缘电缆。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厂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订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检,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 
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使的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 
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写出事件二中双控的具体做法。

答案:

“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多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大桥分为上下游两幅,每幅单箱顶板宽10.5m,底板宽6m。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双柱式桥墩(墩柱高15m至26m不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   
上部结构0号采用墩顶混凝土现浇施工,临时固结构造示意图如下图。
 
其他梁段(1~19号)采用预制场长线法台座预制,缆索吊装系统悬臂拼装。各梁段之间腹板采用剪力齿衔接,环氧树脂粘合,顶板与底板均设20cm湿接缝。施工中加强测量管理,各梁段施工按照设计标高安装定位,控制好全桥线形。   
1~19号梁段长线法预制及悬拼安装施工工序为:预制场及存梁区布置→梁段浇筑台座准备→梁段浇筑及养护→D→梁段外运→梁段吊拼就位→临时预应力张拉及腹板剪力齿粘合→E→预应力穿索及张拉、封锚→下一梁段施工。   
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要求。施工单位对全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III级。   

该大桥是否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说明理由,若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说明还需要进行哪几个步骤?

答案: 需要进行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III级及以上,桥梁或隧道总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步骤: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开展专项风...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厂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订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检,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 
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使的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 
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

要更换钢绞线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工程施工,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立了水泥混泥土搅拌站和工地试验室,搅拌站的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设置总配电箱(代码A),以下依次设置分配电箱(代号B)和开关箱(代码C),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代号D)。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配电箱与开关箱装设在通风,干燥及常温场所,每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施工单位对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提出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部分摘录如下:   
要点一:配电箱的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上顶面。   
要点二: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绝缘铝导线。   
要点三: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分熔断器,电压表,总电流表。   
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为顺利完成基层的施工,施工单位配备了稳定土拌和机,装卸机,运输车,多铧犁。                       
                                                             图2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单位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公路中心处XXXXX(看不清楚字样),接缝的1/2板厚处安装光圆钢筋,钢筋的全长范围涂防粘涂层。   

补充要点三种总配电箱还应装设的电器装置。

答案:

漏电保护器、总电度表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厂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订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检,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 
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使的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 
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事件四对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一次摊销法”适用于易腐、易损的周转材料,定性钢磨可以多次使用。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工程施工,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设立了水泥混泥土搅拌站和工地试验室,搅拌站的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设置总配电箱(代码A),以下依次设置分配电箱(代号B)和开关箱(代码C),开关箱以下是用电设备(代号D)。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配电箱与开关箱装设在通风,干燥及常温场所,每台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施工单位对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提出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部分摘录如下:   
要点一:配电箱的导线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上顶面。   
要点二:移动式开关箱的进口线,出口线必须采用绝缘铝导线。   
要点三: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分熔断器,电压表,总电流表。   
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为顺利完成基层的施工,施工单位配备了稳定土拌和机,装卸机,运输车,多铧犁。                       
                                                             图2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单位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公路中心处XXXXX(看不清楚字样),接缝的1/2板厚处安装光圆钢筋,钢筋的全长范围涂防粘涂层。   

用代号写出配电系统与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送电,断电顺序。

答案:

送电:A B C D   断电:D C B A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