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材料一: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重庆市在今年的高考报名当中,有上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许多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 重庆市招生办人士业透露,与3年前高中入学数量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一万多人。临近高考,重庆一个地区就有上万名考生放弃高考,那么在全国范围,又会有多少类似的弃考考生:重庆考生弃考的消息披露后,立刻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报道。 据重庆市招办人士表示,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约占参加高考人数的5%,当地一位招生负责人分析这种现象时说,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第一,有些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上不起大学;第二,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让许多学生感到即使上了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这就使“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第三,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就会劝一些升学无望的考生放弃高考。 重庆市教育部门人认为,弃考主要有五类情况:因为家庭原因外出务工的;今年考学无望的;外省籍学生高中毕业后回原籍的;应征入伍的;出国留学的。弃考体现了各阶段教育的正常分流,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成才途径。 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重庆市自成为协调以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呈增长态势。文天平认为,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弃考问题在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部分学生放弃高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方式已经多元化。 湖北省教育厅目前公布一组数据显示,今年该省约有2.6万名学生放弃了高考,约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 河南省教育厅表示,今年河南全省高考人数下降,比去年降少2.9万人。 材料二: 戴某,广东省德庆县马妤圩镇人,他的儿子在去年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一所中学,从戴某儿子现在的成绩来看,考上大学并不是问题,然而能不能上却是另一回事。他说:“我虽然是个村干部,但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0多元,这点钱连儿子现在一个月的伙食费都不够。说真话,谁都想让孩子上大学,但是面对上大学的费用。确实供不起啊。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大学也没去读,只好外出打工,后来当兵去了。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对于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孩子不上学也受穷,一上学马上穷。 众所周知,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以农业、工业为产业的支柱的经济形态相比,现在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这意味着人人都要“终身读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感步伐。 然而,最近在我国一些地方再度出现“读书无用论”现象,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担忧。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其原因之一就是高额的教育费用让他们负担不起,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失学,只好外出打工挣钱。 有些地方一直比较重视教育,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学。对此,我们往往赞美他们有“重教”的传统。但是,是什么支撑着这传统?还不是因为功利的目的。试想,假如没有读大学后的好前程愿意花那么大代价硬撑着送孩子上大学的。 “如果大学”后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我想,对于家庭相对贫困的学子来说,认为读书无用并不为过。”从事教育网站开发的马嗣宝表示,为何要放弃高考?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严峻的就严峻就业形势和昂贵不断上涨的教育成本。“不用说偏远山区,就说我的老家潍坊安丘,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就相当于一个家庭4年多的纯收入,而且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如果放在贫困一些的家庭,支付这笔教育费用,无疑是给家庭雪上加霜。”这对一部分家庭贫困考生来说,无异于横亘在面前的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 马嗣宝认为,绝大多数农村家庭让孩子上大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走出农村,在大城市的找份好工作,从此过上舒适的生活。 网络上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教育年限为19年。从幼儿园到大学,用于教育的费用约为15万元,而在大学期间花费的教育资金最高,平均需要6万元左右。倘若按照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年净收入1万元来计算,一家人连续6年的全部收入基本上都是供孩子上大学,而这仅仅是普通的农村家庭。 “家庭条件差的,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无论如何是付不起学费了,要不就贷款,这样就导致很多贷款上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就是找到工作了,也得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还得贷款。”刚刚大学毕业的任萌说。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曾经指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 林琳是重庆市一所农村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在村小学读书时几乎没上过英语课。读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时就系统学习过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林琳的个人理想是将来当一名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和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她的理科成绩,因此她只好无奈地选学文科。在比较偏僻的农村,有些学校对于学生课程的设置,只是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 张志岗,是甘肃环县洪德乡李家塬小学老师。他一周要给学生上28节课。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二年级至六年级,英语、数学、语文、美术、体育、思想品德,几乎囊括了所有小学科目。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农村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使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甘肃环县第三中学10年间共来了120名教师,但走了80名。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教师待遇低是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 其时农村的高中生很多中途就辍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全部花费估计至少是5万元,现在一个大学生,高估一点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元钱,把吃喝费用除掉以后,每个月节省500元钱,一年6000元,要存到5万元需要8年时间。如果收入更少的话,要存到10年以上,这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经济算数。当然,我们也不赞成把教育纯粹当做一个投资来看,但它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考虑,这就是门槛。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如果收益达不到投资预期的话,可能就会减少投资。 不仅是农村,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高太高、遥不可及的目标,有一个统计说,10年来 ,我国大学学费增长了20倍,1994年到现在,我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有人以此计算,认为培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要8.6年才能挣回来;农村收入的家庭,得需要18年。 材料四: 万人放弃高考,难道果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吗?有人认为,把板子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直指“读书无用论”,都是有失公允的。2009年4月9日18时42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做客人民网, 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重庆万名考生放弃高考事件”说成是“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刘利民: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这些学生不参加高考就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因为社会的分工不同。我们这些学生目前有很多选择,他们既可以选择普通高等教育,也可以选择我们现在在国内大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因这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过去有一句话叫“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有很多青年,通过职业教育,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也能够实现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在当今,职业教育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也不能设想整个社会都成为一个很单一的选择,大家都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我们提出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后,大家在学习上的选择就更多了,你可以一边工作一学习,参加成人教育,参加业余大学的教育。现在这种形式也很多。 青岛某民办学校的马老师;从这个事件不难看出,相对于前些年每个高中生都要考大大学,今年高中毕业生对高考的热情显然有所减弱,但把所有问题焦点归结在“读书无用论”上,我觉得有些片面。多数学生放弃高考,更多是无奈和心酸,而并非真的认为读书无用,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高中加大学的教育组合,才是人生最完美的选择。 某重点大学学为王彦飞;我也曾有过弃考的念头。重庆万名考生弃考,说明了他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忧虑,我虽然在重点大学就读,可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安全感。大学习4年花费近10万元,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毕业后如果只能拿一份连自己都难以养活的薪水,怎么能没有焦虑感呢?“收益”与“成本”严重不成比例,或许这就是上万人弃考的根源。 网友京龙:万名高中生弃考不必惊诧。人是理性的,谁也不会放着大好人生机遇而轻易错过。相信对于弃考者来说,这个选择未必就是错误的,读大学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谋个好前程,再有就是提升个人素质。现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白领,而是需要大量的蓝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是这样的就业形势。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之外,其他大学确规定业都不会很轻松。 网友邓辉林:我不怀疑,一些意志坚定、 有闯劲、善于积淀经验的学生,即使弃考大学,照样有拼出一番事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学历不代表能力,有学历、有文凭不代表成功,但至少为你提供一个成功的起点。否则,你连为成功奠基的一块像样的踏脚石也找不到。 评论员舒圣祥:选择放弃高考即意味着自我关闭了上升的通道,一个让平民看不到上升通道的社会,绝不能说是健康。 材料五: 由重庆市上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引发未消停,在“世界读书日”到来这际,文化界又将读书纳入国际大环境,将阅读看作提升民族素质之精要。诚然,这两种不同语境下的“读书”。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然而,倘若国人对读书之于自身的意义尚未存疑义,又如何寄希于以读书改变民族命运? 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至2007年的34%。2007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且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国人读书量的边年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其背后的根本动因在哪里? 三、申论写作要求: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满分30分)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