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8% B.11.0% C.2.0% D.1.3%
A.历史成本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重要性原则
A.固定资产总分类账 B.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 C.记账凭证 D.原始凭证
A.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是试算平衡的基本依据 B.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C.收入类账户与费用类账户的结构相同 D.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待处理财产损溢
A.确认为当期收入 B.冲减贴现的应收账款 C.不记账但在表外登记 D.确认为短期借款
A.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入账 B.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 C.通过“物资采购”科目核算 D.不进行总分类核算
A.1250 B.1287 C.1297 D.1650
A.1862.40 B.1977.60 C.2004.52 D.2070.00
A.40000 B.10000 C.0 D.-20000
A.留存收益 B.股权投资差额 C.资本公积 D.投资成本
A.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后续支出 B.使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的后续支出 C.使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的后续支出 D.使固定资产原有性能得以保持的后续支出
A.300000 B.400000 C.480000 D.540000
A.将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时,超过专门借款总额的累计资产支出数所对应的借款利息部分不应纳入资本化范围 B.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金额不受限制 C.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正常中断如果连续超过3个月,则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暂停资本化 D.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应与其资产支出相挂钩
A.以将来应付金额确认为新债务的同时冲销原债务,债务重组前的账面价值小于将来应付金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B.以将来应付金额确认为新债务的同时冲销原债务,债务重组前的账面价值小于将来应付金额的差额作为递延收益 C.债务人债务重组前的账面价值小于将来应付金额的差额,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日不作账务处理 D.以将来应付金额确认为新债务的同时冲销原债务,债务重组前的账面价值小于将来应付金额的差额冲减财务费用
A.用法定公益金购买职工住宅 B.用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C.用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用法定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A.35200 B.40615 C.60000 D.264000
A.100000 B.125000 C.150000 D.200000
A.主营业务成本 B.管理费用 C.劳务成本 D.其他业务支出
A.3月1日,发行公司债券5000万元 B.3月6日,以10000万元收购乙公司60%的股权 C.3月25日,接到法院通知,债务人丙公司被宣告破产(2004年末已对丙公司的应收债权计提50%的坏账准备) D.3月28日,发生火灾,存货预计损失9000万元(2004年末已对该存货计提1000万元的跌价准备)
A.98 B.102 C.108 D.120
A.181.00 B.186.6l C.201.00 D.206.61
A.一般可采取沿用旧账的方法,在公司设立日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将评估增减值调整入账 B.均需在公司设立日建立新账 C.建立“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对此进行核算 D.建立“实收资本”科目对此进行核算
A.1485 B.1650 C.1815 D.5000
A.直接按评估价值进行账务处理,不必考虑评估基准日和交易完成日之间公司可能产生盈亏的情形 B.先按评估价值进行账务处理,到会计期末,再全面审查各项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C.在按评估价值进行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将实际交易价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在企业的长期可确指资产中进行分配,并将该部分差额分别计入相关资产价值中 D.先按实际交易价格进行账务处理,到会计期末,再将实际交易价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作为评估增值处理
A.追溯调整法 B.未来适用法 C.历史成本法 D.收益现值法
A.需原发起人用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对股份公司的出资不实补齐 B.需用国家财政补贴对股份公司的出资不实补齐 C.重新评估,并按照重新评估后的价值调账 D.不需要处理,直接挂账
A.资本保值增值率 B.资本积累率 C.速动比率 D.应收账款周转率
A.3.7 B.4.0 C.4.4 D.5.0
A.权益净利率 B.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C.资产负债率 D.营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