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A 公司中标长3km 的天然气钢质管道工程,DN300mm,设计压力0.4MPa,采用明开槽法施工。项目部拟定的燃气管道施工程序如下: 沟槽开挖→管道安装、焊接→a→管道吹扫→b 实验→回填土至管顶上方0.5m →c 实验→焊口防腐→敷设d→土至设计标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A 公司提取中标价的5%作为管理费后把工程报给B 公司,B 公司组建项目部后以A公司的名义组织施工。 事件二:沟槽清底时,质量检查人员发现局部有超挖,最深达15cm,且槽底土体含水量较高。 工程施工完成并达到下列基本条件后,建设单位组织了竣工验收:①施工单位已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②监理单位出具工程质量评估报告;③设计单位出具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④工程质量检验合格,检验记录完整;⑤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问题事件一中,A、B 公司的做法违反了法律法规中的拿些规定?

答案: 答:①A 公司把工程包给B 公司不妥。违反规定:主体工程和关键工序不得分包。分包须建设方同意。 ②A 公司提取中标...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一)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道路改扩建工程,长3.3km,设计宽度40m,上下行双幅路;现况里面铣刨后铺表面形成上行机动车道,新建机动车道面层为三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工程内容还包括新建雨水、污水、给水、供热、燃气工程。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要求4 月1 日开工,当年完工。 项目部进行了现况调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老城区,现况路宽12.5M,人机混行,经常拥堵;两侧密布的企事业单位和居然多处位于道路红线内;地下老旧管线多,待拆改移。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项目部门分析了工程施工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对项目施工进行了综合部署。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为保证沥青便面层的外观质量,项目部决定分幅、分段施工沥青底面层和中面层后放行交通,整幅摊铺施工表面层,施工过程中,由拆迁进度滞后,致使表面层施工时间推迟到当年12月中旬。项目部对中面层进行了简单清理后摊铺表面层。施工期间,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增加3 个接顺路口,结构与新建道路相同。路口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以增加的工作量作为合同变更调整费用的计算依据。 问题本工程施工部署应考虑哪些特点?

答案: 答:①施工部署包括施工阶段的区域划分与安排、施工顺序、进度计划,工种、材料、机具设备、运输计划等。 ②本工程多专业...
问答题

(一)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道路改扩建工程,长3.3km,设计宽度40m,上下行双幅路;现况里面铣刨后铺表面形成上行机动车道,新建机动车道面层为三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工程内容还包括新建雨水、污水、给水、供热、燃气工程。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要求4 月1 日开工,当年完工。 项目部进行了现况调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老城区,现况路宽12.5M,人机混行,经常拥堵;两侧密布的企事业单位和居然多处位于道路红线内;地下老旧管线多,待拆改移。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项目部门分析了工程施工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对项目施工进行了综合部署。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为保证沥青便面层的外观质量,项目部决定分幅、分段施工沥青底面层和中面层后放行交通,整幅摊铺施工表面层,施工过程中,由拆迁进度滞后,致使表面层施工时间推迟到当年12月中旬。项目部对中面层进行了简单清理后摊铺表面层。施工期间,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增加3 个接顺路口,结构与新建道路相同。路口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以增加的工作量作为合同变更调整费用的计算依据。 问题简述本工程交通导行的整体思路。

答案: 答:本工程的交通导行整体思路如下: ①应分幅、分段施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设计交通导行方案,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
问答题

(一)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道路改扩建工程,长3.3km,设计宽度40m,上下行双幅路;现况里面铣刨后铺表面形成上行机动车道,新建机动车道面层为三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工程内容还包括新建雨水、污水、给水、供热、燃气工程。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要求4 月1 日开工,当年完工。 项目部进行了现况调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老城区,现况路宽12.5M,人机混行,经常拥堵;两侧密布的企事业单位和居然多处位于道路红线内;地下老旧管线多,待拆改移。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项目部门分析了工程施工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对项目施工进行了综合部署。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为保证沥青便面层的外观质量,项目部决定分幅、分段施工沥青底面层和中面层后放行交通,整幅摊铺施工表面层,施工过程中,由拆迁进度滞后,致使表面层施工时间推迟到当年12月中旬。项目部对中面层进行了简单清理后摊铺表面层。施工期间,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增加3 个接顺路口,结构与新建道路相同。路口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以增加的工作量作为合同变更调整费用的计算依据。 问题道路表面层施工做法有哪些质量隐患?针对隐患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答案: 答:①分幅、分段施工中面层后整体摊铺不妥。因为新路与原路的沉降量不一致,会导致道路开裂。 正确做法:40 米宽的双...
问答题

(一)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道路改扩建工程,长3.3km,设计宽度40m,上下行双幅路;现况里面铣刨后铺表面形成上行机动车道,新建机动车道面层为三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工程内容还包括新建雨水、污水、给水、供热、燃气工程。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要求4 月1 日开工,当年完工。 项目部进行了现况调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老城区,现况路宽12.5M,人机混行,经常拥堵;两侧密布的企事业单位和居然多处位于道路红线内;地下老旧管线多,待拆改移。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项目部门分析了工程施工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对项目施工进行了综合部署。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为保证沥青便面层的外观质量,项目部决定分幅、分段施工沥青底面层和中面层后放行交通,整幅摊铺施工表面层,施工过程中,由拆迁进度滞后,致使表面层施工时间推迟到当年12月中旬。项目部对中面层进行了简单清理后摊铺表面层。施工期间,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增加3 个接顺路口,结构与新建道路相同。路口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以增加的工作量作为合同变更调整费用的计算依据。 问题接顺路口增加的工作量部分应如何计量计价?

答案: 答:接顺路口结构与新建道路相同,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及措施费,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和措施费确定。
问答题

(二)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工程,所跨河道流量较小,水深超过5m,河道底土质主要为黏土。项目部编制了围堰施工专项方案,监理审批时认为方案中以下内容描述存在问题 顶标高不得低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 钢板桩采用射水下沉法施工; 围堰钢板桩从下游到上游合龙。 项目部接到监理部发来审核意见后,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围堰施工前,项目部向当地住建局报告,征得同意后开始围堰施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工期紧,电网供电未能及时到位,项目部要求各施工班组自备发电机供电。某施工班组将发电机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多工程开关箱,将电焊机、水泵和打夯机接入同一个开关箱,以保证工地按时开关。 事件二:围堰施工需要吊车配合,因吊车司机发烧就医,施工员临时安排一名吊车司机代班。由于吊车支腿下面的土体下陷,引起吊车侧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项目部紧急调动机械将侧翻吊车扶正,稍作保养后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延误工期。 问题针对围堰施工专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答:①围堰顶标高不得低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不妥。理由:要考虑年最高水位及储备高度。 正确做法:围堰顶标高不得低于河道...
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 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 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 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4-1 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 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问题图4-1 中基坑缺少哪些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哪些重要杆件?

答案: 答:缺少的降水设施:①井点或管井②集水井③排水泵④排水管道⑤排水沟顶板支架缺少的杆件:①斜撑②水平撑③剪力撑
问答题

(五) 背景材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 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职称;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理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cm 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补充本工程应提交专家论证的方案。

答案: 答:①暗挖施工方案;②深基坑开挖方案;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④预应力张拉方案;⑤吊装运输方案;⑥交通导行方案;⑦基坑降...
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 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 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 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4-1 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 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问题指出图4-2、图4-3 中A、B 名称,简述本工程采用这种形式螺栓的原因?

答案: 答:A:止水钢板(或防渗止水片) B:防水混凝土 采用对拉螺栓的原因:①是模板其支撑结构的支点,可平衡两侧模...
问答题

(五) 背景材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 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职称;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理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cm 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事件一中项目部拟变更截水帷幕的形式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案: 答:可替换的形式为:地下连续墙。 理由:①地下连续墙强度大,变位小,隔水性好,可满足设计结构要求;②地连墙可分段分...
问答题

(五) 背景材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 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职称;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理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cm 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指出项目部办理设计变更的步骤。

答案: 答:①组织相关人员做可行性调查;②向监理和建设单位提交变更报告;③经原设计单位设计同意④由监理下达变更通知⑤项目根据变更...
问答题

(二)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工程,所跨河道流量较小,水深超过5m,河道底土质主要为黏土。项目部编制了围堰施工专项方案,监理审批时认为方案中以下内容描述存在问题 顶标高不得低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 钢板桩采用射水下沉法施工; 围堰钢板桩从下游到上游合龙。 项目部接到监理部发来审核意见后,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围堰施工前,项目部向当地住建局报告,征得同意后开始围堰施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工期紧,电网供电未能及时到位,项目部要求各施工班组自备发电机供电。某施工班组将发电机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多工程开关箱,将电焊机、水泵和打夯机接入同一个开关箱,以保证工地按时开关。 事件二:围堰施工需要吊车配合,因吊车司机发烧就医,施工员临时安排一名吊车司机代班。由于吊车支腿下面的土体下陷,引起吊车侧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项目部紧急调动机械将侧翻吊车扶正,稍作保养后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延误工期。 问题事件二中,吊车扶正后能立即投入工作吗?简述理由。

答案: 答:不能。理由①吊车倾覆是事故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相关人员没有受...
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 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 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 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4-1 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 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问题事件二中,监理工程师为什么会制止现场施工员行为?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应履行什么手续?

答案: 答:因为①施工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基坑安全结构。②取消细石混泥土护面容易降低基坑面稳定。 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即向...
问答题

(二)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工程,所跨河道流量较小,水深超过5m,河道底土质主要为黏土。项目部编制了围堰施工专项方案,监理审批时认为方案中以下内容描述存在问题 顶标高不得低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 钢板桩采用射水下沉法施工; 围堰钢板桩从下游到上游合龙。 项目部接到监理部发来审核意见后,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围堰施工前,项目部向当地住建局报告,征得同意后开始围堰施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工期紧,电网供电未能及时到位,项目部要求各施工班组自备发电机供电。某施工班组将发电机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多工程开关箱,将电焊机、水泵和打夯机接入同一个开关箱,以保证工地按时开关。 事件二:围堰施工需要吊车配合,因吊车司机发烧就医,施工员临时安排一名吊车司机代班。由于吊车支腿下面的土体下陷,引起吊车侧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项目部紧急调动机械将侧翻吊车扶正,稍作保养后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延误工期。 问题事件二中项目部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答:①起重设备管理制度有缺失。 正确做法:应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②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问答题

(五) 背景材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 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职称;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理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cm 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补充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工艺流程:

答案: 答:②底板施工;④防水层施工;⑧拆除支撑、恢复路面; 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
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 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 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 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4-1 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 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问题事件三中,现场的易燃易爆物体危险源还应包括哪些?

答案: 答:还有①木梁②竹胶板③密封材料④预应力材料⑤明火及气割气体⑥模板⑦机械油⑧包装材料等
问答题

(五) 背景材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 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职称;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理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cm 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补充本基坑的监测项目

答案: 答:补充:地下连续墙顶部、深部的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坑边地面沉降,支撑轴力,地下连续墙内力,支撑立柱沉降...
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 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 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 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4-1 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 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问题事件四所造成的损失能否索赔?说明理由。

答案: 答:不能。理由:未做功能性试验且施工措施不当,属于施工方自己的责任。
问答题

(五) 背景材料 某公路承建城市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位双重类型钢筋混泥土结构,采用明抢暗做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 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 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职称;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理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cm 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街道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针对事件三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答:1)开挖面第二道支撑未安装开挖到底部做法,项目部应采取的措施: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序和步骤开挖支撑。 2)...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 万m3/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14.4,高11.8,设计设计水深9 米;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 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进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剖面如图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体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工期压力,中水管道未进行功能性试验就进行了道路施工(中水管在道路两侧)。试运行时中水管道出现问题,破开道路对中水管进行修复造成经济损失180 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问题

配水井满水试验至少应分几次?分别列出每次充水高度。

答案: 本配水井满水试验注水至少应分3 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第一次:本配水井属于中型池体,第一次应先...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