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

(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成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由多方面教育和几项保障机制所构成的现代教育事业总体。它不包括______。

A.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B.扫盲教育、输送后备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
C.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D.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四组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题。题目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
(一)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文化既作为环境因素,影响或制约创新过程,又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密切关系。文化事业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四个最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与西方媲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铸造新的文化辉煌,从根本上扭转数百年来一直是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一项神圣使命。创新观念文化包括______。

A.理性的批判精神
B.开放协作的竞争观
C.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
D.不畏失败的风险意识
单项选择题

(二)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由知识产权新闻宣传中心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的首次“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近日完成。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数为42.1,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北京指数为最高。
调查显示,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机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展权与外观设计权的认知,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0.8% 。而在所有被认知的知识产权内容中,又以专利的认知率最高,比例为85.9% ;其次为著作权与商标权,比例分别为75.7% 与70.0% ;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的选择率则为9.3% 与9.0% ;48.2% 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是财产权;35.2% 的网民对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行为有正确的认知;61.4% 的公众坚决反对盗版。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纷纷推出各种奖励或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鼓励无疑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在大量申请的专利中,存在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垃圾专利”所占的比例在节节攀升。而有些企业在捞到经济实惠后,将大量注册的商标抛弃一边,这无疑又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我国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绝对值属于______。

A.较高
B.中等
C.中等偏低
D.偏低
多项选择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四组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题。题目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
(一)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文化既作为环境因素,影响或制约创新过程,又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密切关系。文化事业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四个最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与西方媲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铸造新的文化辉煌,从根本上扭转数百年来一直是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一项神圣使命。狭义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对应,指的是______。

A.学术理论研究、思想道德建设
B.公共文化服务、文学艺术创作
C.新闻传媒、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保护
D.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发展保障措施
单项选择题

(二)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由知识产权新闻宣传中心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的首次“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近日完成。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数为42.1,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北京指数为最高。
调查显示,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机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展权与外观设计权的认知,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0.8% 。而在所有被认知的知识产权内容中,又以专利的认知率最高,比例为85.9% ;其次为著作权与商标权,比例分别为75.7% 与70.0% ;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的选择率则为9.3% 与9.0% ;48.2% 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是财产权;35.2% 的网民对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行为有正确的认知;61.4% 的公众坚决反对盗版。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纷纷推出各种奖励或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鼓励无疑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在大量申请的专利中,存在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垃圾专利”所占的比例在节节攀升。而有些企业在捞到经济实惠后,将大量注册的商标抛弃一边,这无疑又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2008年华为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超过日本松下公司,跃居世界第一,带动我国国际专利申请跃居世界______。

A.第四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七位
单项选择题

(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案的方向有二:一是向上普及高中教育,二是往下多增加一年学前教育。针对这一报道,教育部表示,符合我国目前国力的做法是______。

A.坚持延长义务教育
B.坚持9年义务教育
C.坚持10年义务教育
D.坚持12年义务教育
单项选择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四组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题。题目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
(一)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文化既作为环境因素,影响或制约创新过程,又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密切关系。文化事业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四个最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与西方媲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铸造新的文化辉煌,从根本上扭转数百年来一直是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一项神圣使命。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______。

A.以观念文化为主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B.以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核心的理念
C.以原创性、独特性为核心的文化观念
D.提升文化产品质量,生产大量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
单项选择题

(二)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由知识产权新闻宣传中心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的首次“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近日完成。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数为42.1,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北京指数为最高。
调查显示,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机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展权与外观设计权的认知,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0.8% 。而在所有被认知的知识产权内容中,又以专利的认知率最高,比例为85.9% ;其次为著作权与商标权,比例分别为75.7% 与70.0% ;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的选择率则为9.3% 与9.0% ;48.2% 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是财产权;35.2% 的网民对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行为有正确的认知;61.4% 的公众坚决反对盗版。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纷纷推出各种奖励或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鼓励无疑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在大量申请的专利中,存在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垃圾专利”所占的比例在节节攀升。而有些企业在捞到经济实惠后,将大量注册的商标抛弃一边,这无疑又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本质是______。

A.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B.推动知识技术的转移和传播
C.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D.通过产权激励,使全社会创新活力进发
单项选择题

(四)
金融危机的阴霾久未散去,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还是13% 的增长率,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6% 。2009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 。其中,出口下降17.1% ,进口下降25.1% 。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内仍无明显复苏迹象,进出口跌幅还未见底。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有调查显示,近5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0% ,那些本来就握有较多资源的垄断性国企却获得了80% 以上的贷款资源。显然,民营企业遭遇的“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不应再持续下去了。
期盼经济“复苏”,是我们的愿望。但经济“复苏”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吗是使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不是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的新型“复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是比较及时的。这也使得经济在经历最初的严重恐慌性打击以后,相当快速地出现了复苏迹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在调整并有相应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因此,我国经济没有大的泡沫,不存在产生大危机的条件。克服目前出口大幅度下滑、保增长,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A.增大投资比例
B.提高产品质量
C.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D.放缓经济转型的节奏
多项选择题

(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成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由多方面教育和几项保障机制所构成的现代教育事业总体。它不包括______。

A.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B.扫盲教育、输送后备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
C.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D.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单项选择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四组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题。题目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
(一)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文化既作为环境因素,影响或制约创新过程,又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密切关系。文化事业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四个最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与西方媲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铸造新的文化辉煌,从根本上扭转数百年来一直是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一项神圣使命。中国文化影响力指数全球排______。

A.第四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七位
单项选择题

(四)
金融危机的阴霾久未散去,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还是13% 的增长率,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6% 。2009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 。其中,出口下降17.1% ,进口下降25.1% 。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内仍无明显复苏迹象,进出口跌幅还未见底。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有调查显示,近5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0% ,那些本来就握有较多资源的垄断性国企却获得了80% 以上的贷款资源。显然,民营企业遭遇的“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不应再持续下去了。
期盼经济“复苏”,是我们的愿望。但经济“复苏”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吗是使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不是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的新型“复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是比较及时的。这也使得经济在经历最初的严重恐慌性打击以后,相当快速地出现了复苏迹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在调整并有相应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因此,我国经济没有大的泡沫,不存在产生大危机的条件。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下列认定符合实际的是______

A.一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苦力,三流企业卖专利
B.一流企业卖专利,二流企业卖苦力,三流企业卖产品
C.一流企业卖专利,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
D.一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苦力
单项选择题

(二)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由知识产权新闻宣传中心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的首次“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近日完成。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数为42.1,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北京指数为最高。
调查显示,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机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展权与外观设计权的认知,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0.8% 。而在所有被认知的知识产权内容中,又以专利的认知率最高,比例为85.9% ;其次为著作权与商标权,比例分别为75.7% 与70.0% ;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的选择率则为9.3% 与9.0% ;48.2% 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是财产权;35.2% 的网民对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行为有正确的认知;61.4% 的公众坚决反对盗版。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纷纷推出各种奖励或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鼓励无疑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在大量申请的专利中,存在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垃圾专利”所占的比例在节节攀升。而有些企业在捞到经济实惠后,将大量注册的商标抛弃一边,这无疑又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我国用二十多年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发达国家则用了长达______。

A.五十年
B.一百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单项选择题

(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______。

A.希望工程
B.中国青基会
C.中国春雷基金会
D.中国未来基金会
多项选择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四组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题。题目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
(一)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文化既作为环境因素,影响或制约创新过程,又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密切关系。文化事业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四个最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与西方媲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息,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铸造新的文化辉煌,从根本上扭转数百年来一直是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一项神圣使命。目前,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不小差距。改变这种局面,需要______。

A.多生产文化精品
B.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C.营造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D.文化产品生产者勇于担当、勇于创造
多项选择题

(二)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由知识产权新闻宣传中心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的首次“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近日完成。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数为42.1,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北京指数为最高。
调查显示,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机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展权与外观设计权的认知,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0.8% 。而在所有被认知的知识产权内容中,又以专利的认知率最高,比例为85.9% ;其次为著作权与商标权,比例分别为75.7% 与70.0% ;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的选择率则为9.3% 与9.0% ;48.2% 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是财产权;35.2% 的网民对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行为有正确的认知;61.4% 的公众坚决反对盗版。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纷纷推出各种奖励或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鼓励无疑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在大量申请的专利中,存在专利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垃圾专利”所占的比例在节节攀升。而有些企业在捞到经济实惠后,将大量注册的商标抛弃一边,这无疑又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要让“垃圾专利”消肿减磅,保障知识产权的质量,就要做到______。

A.改进企业享受知识产权优惠政策的规定
B.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发展评估体系
C.注意改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
D.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培育
单项选择题

(四)
金融危机的阴霾久未散去,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还是13% 的增长率,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6% 。2009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 。其中,出口下降17.1% ,进口下降25.1% 。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内仍无明显复苏迹象,进出口跌幅还未见底。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有调查显示,近5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0% ,那些本来就握有较多资源的垄断性国企却获得了80% 以上的贷款资源。显然,民营企业遭遇的“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不应再持续下去了。
期盼经济“复苏”,是我们的愿望。但经济“复苏”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吗是使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不是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的新型“复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是比较及时的。这也使得经济在经历最初的严重恐慌性打击以后,相当快速地出现了复苏迹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在调整并有相应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因此,我国经济没有大的泡沫,不存在产生大危机的条件。以信息化项目完成为目标,只需达成项目设计要求、实现项目功能、取得项目效果的过程,称为企业信息化。下列属于企业信息化的是______。

A.信息化融入企业的结果
B.主导者是企业最高的领导者
C.主导者是服务商、信息化部门
D.从企业整体出发制定企业战略
单项选择题

(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在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救国强国思潮或者主义是______。

A.教育救国、科学救国
B.三民主义、社会主义
C.实业救国、道德救国
D.自由主义、实用主义
多项选择题

(四)
金融危机的阴霾久未散去,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还是13% 的增长率,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6% 。2009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 。其中,出口下降17.1% ,进口下降25.1% 。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内仍无明显复苏迹象,进出口跌幅还未见底。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有调查显示,近5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0% ,那些本来就握有较多资源的垄断性国企却获得了80% 以上的贷款资源。显然,民营企业遭遇的“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不应再持续下去了。
期盼经济“复苏”,是我们的愿望。但经济“复苏”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吗是使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不是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的新型“复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是比较及时的。这也使得经济在经历最初的严重恐慌性打击以后,相当快速地出现了复苏迹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在调整并有相应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因此,我国经济没有大的泡沫,不存在产生大危机的条件。产业是一个经济概念,泛指通过投入形成产出以满足需要的经济生产活动的集合,将其限定于环境这个对象上,就形成了环境产业。以下属于环境产业的是______。

A.所有与环境有关的经济交易
B.捕捞权、排污权等产权交易以及使用付费
C.对废弃物的处理,对水体环境的净化,对自然保护区的监护
D.那些通过“投入——产出”生产过程,以环境为对象提供货物服务产出的活动
多项选择题

(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能是______。

A.制定准则
B.前瞻性研究
C.知识的发展、传播与交流
D.制定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多项选择题

(四)
金融危机的阴霾久未散去,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还是13% 的增长率,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6% 。2009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 。其中,出口下降17.1% ,进口下降25.1% 。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内仍无明显复苏迹象,进出口跌幅还未见底。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有调查显示,近5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0% ,那些本来就握有较多资源的垄断性国企却获得了80% 以上的贷款资源。显然,民营企业遭遇的“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不应再持续下去了。
期盼经济“复苏”,是我们的愿望。但经济“复苏”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吗是使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不是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的新型“复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是比较及时的。这也使得经济在经历最初的严重恐慌性打击以后,相当快速地出现了复苏迹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在调整并有相应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因此,我国经济没有大的泡沫,不存在产生大危机的条件。未来调控政策的具体措施应为______。

A.尽快出台刺激消费财税政策
B.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
C.扭转财政和企业占据国民财富分配大头的状况
D.解决耐用消费品消费和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