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对《管理学》的理解,对材料之后的问题进行回答: 我们电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合格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票三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了落实,但不安全因素、事故仍然不断地在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回顾和分析电力行业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在规章制度健全的企业仍然存在人与制度结合的差距,这就是在管理学上所称的非管理因素。那么,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制度与人的结合问题 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提出和建立了以工作流程、制度、标准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这对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人机对话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管理学上“人”并不再是一个被动因素,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在上个世纪末期,人们在研究了“人”的行为和社会属性后,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彻底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培育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为了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们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方法和手段: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战略指导机制,用安全生产制度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符合我省电网实际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不同时期应有相应的安全指导机制…… 二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感…… 三是完善安全理念宣传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宣传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四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大2008年研) 结合案例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案例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方法和手段,请对这些做出你的评论。

答案: 正确答案:案例中的公司提出的机制、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必要而有益的,但还不够全面,不够妥当,具体分析如下: (...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马格纳国际公司 马格纳国际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配件生产公司。这家公司生产有500多种配件——从飞轮到挡泥板,一应俱全。它几乎为所有在美国设有工厂的汽车制造商提供配件。比如它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最大配件供应商。 马格纳国际公司的高层管理当局长期以来力求使公司保持一种松散的结构,并给予各单位管理者充分的自主权。在2004年,该公司拥有1万多名职工,年销售额近10亿加元。员工们被组织到120个独立的企业中,每个企业都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公司的宗旨是,使各单位保持较小规模(不超过200人)以鼓励创新精神并将责任完全落实到工厂经理身上,当某个工厂争取到了超过其生产能力的业务时,公司不是扩大该工厂的规模,而是配置同样的生产设施,开办一个新的工厂。这种结构在21世纪动作得相当好,10年内总销售额增长了13倍。工厂经理们以接近完全自治的方式,大胆地扩展它们的业务。他们不仅获得自己工厂的盈利,而且可以分享从他们的业务分离出去的新建工厂的盈利。这样,不用公司出面干预,工厂经理们就会主动设立新厂,向外举债,并与汽车制造商签定供货合同。 但2008年泡沫开始破灭,汽车销售量大幅度下降。受扩张动机驱使的马格纳国际公司管理者给公司带来10亿美元的新债务。到2008年,公司年销售额16亿美元,而亏损却近2个亿。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电子科大2012年研) 问题:纳国际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采取何种措施以走出困境

答案: 正确答案:(1)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马格纳没有处理好分权与控制的关系。该公司2008年陷人危机与该公司在21世纪初的...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对《管理学》的理解,对材料之后的问题进行回答: 我们电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合格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票三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了落实,但不安全因素、事故仍然不断地在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回顾和分析电力行业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在规章制度健全的企业仍然存在人与制度结合的差距,这就是在管理学上所称的非管理因素。那么,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制度与人的结合问题 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提出和建立了以工作流程、制度、标准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这对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人机对话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管理学上“人”并不再是一个被动因素,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在上个世纪末期,人们在研究了“人”的行为和社会属性后,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彻底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培育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为了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们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方法和手段: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战略指导机制,用安全生产制度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符合我省电网实际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不同时期应有相应的安全指导机制…… 二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感…… 三是完善安全理念宣传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宣传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四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大2008年研) 结合案例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关于人性问题,麦格雷戈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各自的假设基础、基本观点和管理策略是什么本案例倾向于哪一边理由何在

答案: 正确答案:关于“X理论—Y理论”的假设基础、基本观点和管理策略,以及本案例的倾向,具体分析如下: (1)X理论的假设基础...
问答题

北京某电子企业,拥有职工600名。20世纪80年代,该厂产品行销全国,是同行业里的知名企业,年销售金属膜电阻近2000多万元。该厂产品完全按照国标生产,质量可靠,被电子工业部评为部级优质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 进入90年代,市场发生变化,其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受到南方生产厂商的强烈冲击,销售收入一路下滑,到1993年,全年收入只有150万元左右,企业生存非常困难。 1994年,该企业与北京某交通企业谈妥进行资产置换。交通企业向这家电子企业交纳一笔补偿费(现金),置换电子企业的厂房和绝大部分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电子企业将补偿费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之后略有节余。该电子企业留下的部分人员和设备继续搞电阻生产。这时,企业没有任何债务负担和人员负担。留下的人员中,60%是科室管理人员和中层干部;20%销售人员;10%技术人员;10%后勤人员。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决定从国外引进设备生产实芯电阻。实芯电阻的技术含量高于碳膜和金属膜电阻,工艺要求高。当时,国内具备类似生产条件的企业只有两家,产品供不应求。引进设备投产后,出于技术人员对工艺掌握不过关,产品不合格,无法投放市场。有人向厂长建议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厂长认为企业职工每月工资500元左右,到外面聘请技术人员每月至少2000元,收入差距太大,职工难以接受,如果聘请了,多数人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结果,企业没有外聘技术人员,从而实芯电阻项目被迫下马。至今,国内市场上实芯电阻仍然紧俏。(华科2005年研)请从激励理论分析本案例。

答案: 正确答案: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又称社会比较理论,主要讨论报酬...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对《管理学》的理解,对材料之后的问题进行回答: 我们电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合格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票三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了落实,但不安全因素、事故仍然不断地在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回顾和分析电力行业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在规章制度健全的企业仍然存在人与制度结合的差距,这就是在管理学上所称的非管理因素。那么,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制度与人的结合问题 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提出和建立了以工作流程、制度、标准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这对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人机对话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管理学上“人”并不再是一个被动因素,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在上个世纪末期,人们在研究了“人”的行为和社会属性后,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彻底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培育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为了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们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方法和手段: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战略指导机制,用安全生产制度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符合我省电网实际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不同时期应有相应的安全指导机制…… 二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感…… 三是完善安全理念宣传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宣传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四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大2008年研) 结合案例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以人为本”中对人性的假设。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正确答案:“以人为本”是基于Y理论提出的,对人性的假设是人生来愿意积极工作。 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人作为一切工...
问答题

北京某电子企业,拥有职工600名。20世纪80年代,该厂产品行销全国,是同行业里的知名企业,年销售金属膜电阻近2000多万元。该厂产品完全按照国标生产,质量可靠,被电子工业部评为部级优质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 进入90年代,市场发生变化,其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受到南方生产厂商的强烈冲击,销售收入一路下滑,到1993年,全年收入只有150万元左右,企业生存非常困难。 1994年,该企业与北京某交通企业谈妥进行资产置换。交通企业向这家电子企业交纳一笔补偿费(现金),置换电子企业的厂房和绝大部分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电子企业将补偿费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之后略有节余。该电子企业留下的部分人员和设备继续搞电阻生产。这时,企业没有任何债务负担和人员负担。留下的人员中,60%是科室管理人员和中层干部;20%销售人员;10%技术人员;10%后勤人员。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决定从国外引进设备生产实芯电阻。实芯电阻的技术含量高于碳膜和金属膜电阻,工艺要求高。当时,国内具备类似生产条件的企业只有两家,产品供不应求。引进设备投产后,出于技术人员对工艺掌握不过关,产品不合格,无法投放市场。有人向厂长建议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厂长认为企业职工每月工资500元左右,到外面聘请技术人员每月至少2000元,收入差距太大,职工难以接受,如果聘请了,多数人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结果,企业没有外聘技术人员,从而实芯电阻项目被迫下马。至今,国内市场上实芯电阻仍然紧俏。(华科2005年研)请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该企业战略决策问题。

答案: 正确答案:波士顿矩阵法,或直接简称为“BCG”法,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成长一份额矩阵方法,用来分类...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对《管理学》的理解,对材料之后的问题进行回答: 我们电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合格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票三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了落实,但不安全因素、事故仍然不断地在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回顾和分析电力行业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在规章制度健全的企业仍然存在人与制度结合的差距,这就是在管理学上所称的非管理因素。那么,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制度与人的结合问题 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提出和建立了以工作流程、制度、标准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这对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人机对话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管理学上“人”并不再是一个被动因素,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在上个世纪末期,人们在研究了“人”的行为和社会属性后,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彻底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培育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为了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们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方法和手段: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战略指导机制,用安全生产制度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符合我省电网实际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不同时期应有相应的安全指导机制…… 二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感…… 三是完善安全理念宣传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宣传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四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大2008年研) 结合案例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案例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方法和手段,请对这些做出你的评论。

答案: 正确答案:案例中的公司提出的机制、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必要而有益的,但还不够全面,不够妥当,具体分析如下: (...
问答题

北京某电子企业,拥有职工600名。20世纪80年代,该厂产品行销全国,是同行业里的知名企业,年销售金属膜电阻近2000多万元。该厂产品完全按照国标生产,质量可靠,被电子工业部评为部级优质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 进入90年代,市场发生变化,其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受到南方生产厂商的强烈冲击,销售收入一路下滑,到1993年,全年收入只有150万元左右,企业生存非常困难。 1994年,该企业与北京某交通企业谈妥进行资产置换。交通企业向这家电子企业交纳一笔补偿费(现金),置换电子企业的厂房和绝大部分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电子企业将补偿费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之后略有节余。该电子企业留下的部分人员和设备继续搞电阻生产。这时,企业没有任何债务负担和人员负担。留下的人员中,60%是科室管理人员和中层干部;20%销售人员;10%技术人员;10%后勤人员。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决定从国外引进设备生产实芯电阻。实芯电阻的技术含量高于碳膜和金属膜电阻,工艺要求高。当时,国内具备类似生产条件的企业只有两家,产品供不应求。引进设备投产后,出于技术人员对工艺掌握不过关,产品不合格,无法投放市场。有人向厂长建议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厂长认为企业职工每月工资500元左右,到外面聘请技术人员每月至少2000元,收入差距太大,职工难以接受,如果聘请了,多数人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结果,企业没有外聘技术人员,从而实芯电阻项目被迫下马。至今,国内市场上实芯电阻仍然紧俏。(华科2005年研)请提出该企业应该怎样避免人才匮乏局面再度出现的方案。

答案: 正确答案: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方法主要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并结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1)首先要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预...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对《管理学》的理解,对材料之后的问题进行回答: 我们电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合格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票三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了落实,但不安全因素、事故仍然不断地在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回顾和分析电力行业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在规章制度健全的企业仍然存在人与制度结合的差距,这就是在管理学上所称的非管理因素。那么,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制度与人的结合问题 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提出和建立了以工作流程、制度、标准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这对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人机对话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管理学上“人”并不再是一个被动因素,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在上个世纪末期,人们在研究了“人”的行为和社会属性后,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彻底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培育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为了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们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方法和手段: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战略指导机制,用安全生产制度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符合我省电网实际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不同时期应有相应的安全指导机制…… 二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感…… 三是完善安全理念宣传方法,提高安全文化的深入度。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宣传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四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大2008年研) 结合案例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如果要求你也提出一套相应的机制、方法和手段,与案例中的会有何异同

答案: 正确答案:如果让我来建立一套建设企业文化的:饥制、方法和手段,首先,可以借鉴案例中这套机制、方法和手段存在的优点,即采取...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