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
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
《诗经》编成于( )。
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
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
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
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
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
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
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
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 )。
清朝规定,政府各机构吏员经过五年服务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职,这种入仕途径称为(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组成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福建军政府属于( )。
1915年12月,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的是( )。
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而专门设立的辅弼机构是( )。
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指示为(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 )。
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
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 )。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
语言崇拜源于(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段话出自( )。
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 )。
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