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①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②沥青路面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作为C,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作为D,之后应设置封层。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为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
3
。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实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
3
,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按组成结构分,本项目上面层、中面层分别属于哪一类沥青路面结构
备注:①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②沥青路面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作为C,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作为D,之后应设置封层。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为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
3
。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实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
3
,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写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表中括号内A、B对应的面层设计指标的单位。
备注:①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②沥青路面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作为C,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作为D,之后应设置封层。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为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
3
。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实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
3
,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写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表中括号内②所指功能层C、D的名称,并说明设置封层的作用。
备注:①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②沥青路面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作为C,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作为D,之后应设置封层。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为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
3
。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实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
3
,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审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见下表。
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A→碾压滚浆→步骤@B@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事件1:K5+500~K6+300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Ⅰ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事件2:K15+000~K16+000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加厚至22.5cm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64219元成本。施工单位针对事件1和事件2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并同意了事件1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2的变更费用不予确认。写出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碾压滚浆”结束的判断依据。
备注:①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②沥青路面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作为C,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作为D,之后应设置封层。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为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
3
。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实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
3
,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计算本项目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需用量为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1号、2号墩有厚度5~8m不等的砂卵石覆盖层,其强度大于25MPa,卵石平均粒径为20cm,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层。设计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施工单位甲将桩基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乙,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在双方安全隐患排查中的职责。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1)安装临时支座;(2)拆除临时支座;(3)安放永久支座;(4)架设T梁;(5)浇筑T梁接头混凝土;(6)现浇T梁湿接缝混凝土;(7)浇筑横隔板混凝土;(8)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开展1号墩顶测量放样时,应控制哪两项指标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1号、2号墩有厚度5~8m不等的砂卵石覆盖层,其强度大于25MPa,卵石平均粒径为20cm,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层。设计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施工单位甲将桩基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乙,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在双方安全隐患排查中的职责。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1)安装临时支座;(2)拆除临时支座;(3)安放永久支座;(4)架设T梁;(5)浇筑T梁接头混凝土;(6)现浇T梁湿接缝混凝土;(7)浇筑横隔板混凝土;(8)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A是什么临时设施有何作用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1号、2号墩有厚度5~8m不等的砂卵石覆盖层,其强度大于25MPa,卵石平均粒径为20cm,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层。设计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施工单位甲将桩基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乙,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在双方安全隐患排查中的职责。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1)安装临时支座;(2)拆除临时支座;(3)安放永久支座;(4)架设T梁;(5)浇筑T梁接头混凝土;(6)现浇T梁湿接缝混凝土;(7)浇筑横隔板混凝土;(8)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根据地质条件,宜选用何种类型钻机施工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见下表。
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A→碾压滚浆→步骤@B@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事件1:K5+500~K6+300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Ⅰ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事件2:K15+000~K16+000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加厚至22.5cm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64219元成本。施工单位针对事件1和事件2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并同意了事件1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2的变更费用不予确认。监理单位对事件1和事件2申请的审批结果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1号、2号墩有厚度5~8m不等的砂卵石覆盖层,其强度大于25MPa,卵石平均粒径为20cm,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层。设计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施工单位甲将桩基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乙,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在双方安全隐患排查中的职责。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1)安装临时支座;(2)拆除临时支座;(3)安放永久支座;(4)架设T梁;(5)浇筑T梁接头混凝土;(6)现浇T梁湿接缝混凝土;(7)浇筑横隔板混凝土;(8)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在双方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中,施工单位甲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负有哪些职责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1号、2号墩有厚度5~8m不等的砂卵石覆盖层,其强度大于25MPa,卵石平均粒径为20cm,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层。设计要求桩基在低水位期间采用筑岛钻孔法施工。施工单位甲将桩基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乙,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在双方安全隐患排查中的职责。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1)安装临时支座;(2)拆除临时支座;(3)安放永久支座;(4)架设T梁;(5)浇筑T梁接头混凝土;(6)现浇T梁湿接缝混凝土;(7)浇筑横隔板混凝土;(8)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对背景中上部结构主要施工工序进行排序(用圆圈的数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