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长时间轰炸,这一事实表明()

A.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B.当今世界存在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导弹袭击的驻南斯拉夫外国大使馆是()

A.俄罗斯大使馆
B.中国大使馆
C.阿富汗大使馆
D.伊拉克大使馆

3.单项选择题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是()

A.德国
B.俄罗斯
C.日本

5.单项选择题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的原因是()

A.苏联来维护世界和平
B.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有利地位
C.长期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D.苏联国力增强,不再担心美国的遏制

7.单项选择题20世纪60年代,导致美苏争霸最激烈的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出兵阿富汗
C.星球大战计划
D.海湾战争

8.单项选择题

数据图表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分析下面的《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柱状图》,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日本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B.联邦德国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率最高
C.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率最低
D.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9.单项选择题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资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照搬别国的经济模式

10.单项选择题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美国大力支持
B.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正确的经济政策

最新试题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这一史实的有()①冷战使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②冷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③冷战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④冷战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苏联历史上的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共同针对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大厦”的根本原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99年G20(20国集团)应运而生,囊括了七国集团、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G20经济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5%,它既是一个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由此可知()

题型:单项选择题

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舟共济、并肩同行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①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②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西方主要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时间表》,据此,可以推断()

题型:单项选择题

《现代的历程》一书中描述了“一件衬衫的诞生”:制作衬衣的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的种子来自美国,棉线中的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的制作在马来西亚完成。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比尔•盖茨评价ChatGPT(聊天机器人模型)称,这种人工智能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这种人工智能的出现”得益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