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
B.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
D.此句出自《大学》。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多项选择题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能不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符合道义的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B.孔子在这里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中的“修”: 指学习、培养。
D.此句出自《孟子》。

2.多项选择题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那就是对仁德的践行。如果有一天人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就会心归于仁德。践行仁德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B.此句大致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给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往来是不是守诚信了呢?老师所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C.此句中的“复”:履行之意。
D.此句出自《论语》。

3.多项选择题“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第一个难处在于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第二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喜怒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个难处在于不能离开声色的干扰,第四个难处在于不能撇开滋味的妨碍,第五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神虑消散的负面影响。
B.此句大致意思是:人生有五大难题,每一个难题都要好好解决,如果不解决就会发生疾病和混乱。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出自《千金要方》。

4.多项选择题“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因此,圣人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在没病之前就预防;(如同治理国家)不是等混乱局面已经出现才去治理,而是在未出现混乱前做好防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此句大致意思是: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混乱已经出现了才去治理,那就好像口渴的时候才去凿井、要战斗了才去铸造兵器,不也太晚了吗!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中的“锥”:指武器。

5.多项选择题“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因此,圣人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在没病之前就预防;(如同治理国家)不是等混乱局面已经出现才去治理,而是在未出现混乱前做好防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此句大致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万物皆有本末终始,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段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多项选择题“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之中发育生长。
B.此句大致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万物皆有本末终始,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段话出自《大学》。

7.多项选择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物极必反、苦尽甘来,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不要再被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矛盾本质,这样就可长治久安、牢固不破了。
B.灾祸的里面,已经隐藏了幸福的到来,幸福的里面,也潜伏着灾祸。但是,像这种祸福循环,物极必反的道理,有谁能够了解他的究竟,有谁能在无形中去认识这些真理呢?所以,本来是正直的道理,人们却认为那是奇谈怪论;本来是善意的教导,人们却认为那是妖怪的行为。因此使世人迷惑于邪正善恶的分辨中,这种日子,已经很久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中的“所迷”:指所迷惑的东西。

8.多项选择题“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之中发育生长。
B.喜怒哀乐的情绪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安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假如情绪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所说的“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9.多项选择题“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与有德之人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远远瞻望,会觉得他外貌庄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轻浮;再与他亲近时,会发现他慈祥可和蔼,如春风温煦;若听闻他的教诲,则句句确切严正,都是激励人心的话语。”
B.此句中“俨然”:指恭敬庄重的样子,指行止外貌庄重自持。
C.此句主要意思是:“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
D.此句是说君子善变。

10.多项选择题“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B.此句中“止”:指“所当止之地”,即心灵归宿。
C.此句主要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
D.此句中的“静”,指内心安宁,不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