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耜耕农业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制农耕农具,采取“刀耕火种”和“抛荒制”耕作方式。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单项选择题中国传统经济方式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以()为基础。

A、农工结合
B、农商结合
C、耕织结合
D、耕种

4.单项选择题导致人口迁徙的最根本原因是:()

A.战争
B.动乱
C.人口增长超过经济承载能力
D.宗教信仰

5.单项选择题明清两代由于人地矛盾突出,人口迁移表现形式为:()

A、向海外移民
B、向山区进发
C、向边区迁徙
D、以上皆是

6.单项选择题我国人口分布从北重南轻到南重北轻的转折点在()。

A、魏晋南北朝
B、唐安史之乱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单项选择题下列时期,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1800年以前
B、1849-1949年
C、1949-1990年
D、1990年至今

8.单项选择题我国古代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观念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农商并重
D、以上三种观点交替存在

9.单项选择题北宋以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可概括为()

A、南北均衡分布
B、北重南轻
C、南重北轻
D、东重西轻

10.单项选择题以下哪个描述不符合我国古代矿产资源的特点()

A、资源总量大
B、富矿少,贫矿多
C、单一矿多
D、单一矿少

最新试题

春秋时期出现了锄、铲、镰、耙、镢等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已能使用于垦地、翻土、开沟、整地、除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以上材料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河洛地区出土了大量两汉时期的铁农具,主要包括翻耕农具、中耕农具、整地农具、播种用具、收获农具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河洛地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至雍正五年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题型:单项选择题

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

题型:单项选择题

《礼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在《礼记·王制》中写道:“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由此可见,先秦时期()。

题型:单项选择题

西汉时期,晁错向文帝提出“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即国家),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的建议。照此办理,富商大贾要想得到爵位或赎罪,就必须向农民购买粮食。这一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95-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