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施工进度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1H420096-2】
1.背景
某安装公司通过招标承接到某装置外系统工程(不包括设备、电仪等工程)的施工合同,合同工期200d,开工前安装公司项目部向业主提交了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计划。施工方案:按专业施工顺序组织施工。劳动组织:专业施工队。物资供应:材料供货满足施工要求,脚手架随用随调。施工中项目部进行了二次检查:
(1)当工程进行了1个月时,将实际进度与网络计划进行比较发现,钢管架预制拖后od。
(2)当工程进行125d后,发现工作3-4工艺管线安装还需20d。
双代号网络图如图1H420096-1所示。

2.问题
(1)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如何进行比较?
(2)当制定的网络计划经过实施不能满足工期要求时,需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整?
(3)第一次检查后如何调整?
(d)第二次检查后如何调整?请画出调整后的双代号网络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施工进度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的应用【案例IH420096-1】
1.背景
某钢厂拟建一台特大型烧结机(有效烧结面积360mz),以满足高炉增容后烧结矿的需求。在该项目初步设计审查通过后,因钢材价格上涨,业主急于早日建成投产,与一家具有类似工程经验且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工程公司签订了EPC“交钥匙”总承包合同,约定14个月建成投产。签订合同时,施工图纸设计刚刚开始,经过初步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已确定(包括烧结机、环冷机、主抽风机、圆筒混合机),业主方“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资金已落宴部分。
该厂位于一片河滩地上,远离市区,紧邻一条主干道,场地平坦,地势低洼,场地狭窄,场区内淤泥质土为主,基岩在地下45m处。该地区雨季在每年5月及6月.(即合同签订后的第3到第4个月),夏季极端最高温度在4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5℃。合同签订后的第13个月到第14个月间正值传统节日一一春节。
该项目施工内容包括:分系统及分辅助设施,道路管网等;主要车间包括烧结冷却机室、主抽风机室、配料室、混合室及通廊转运站。其中烧结冷却机室是大型高层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周期长,烧结机的制作、安装时间很长,主抽风机室中的主抽风机采用进口设备,订货周期很长,而混合机不仅制作周期长,且体积重量均很大,运输难度较大。该公司项目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了不利因素影响,制定了较可行进度计划,重点对引起进度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施中加强了计划控制和调整,保证合同工期,如期完成了任务。
2.问题:
(1)项目部在确定施工进度目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2)如何才能制定较为可行的进度计划?
(3)如何进行进度计划的控制,保证合同工期?
(4)试分析哪些原因会引起进度偏差调整?

3.问答题

协调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1H420084-3】
1.背景
某施工总包单位在我国西北部承建了一大型军工厂不停产扩建工程,其60%的主要工程材料有业主提供,剩余40%的材料通过预付材料款的方式由总包单位自行采购和组织施工。为了按期完成该项建设任务,该总包单位将室外部分管廊上的管道分包给A专业施工单位安装,其中管道有一段通过禁火区;将新增高压管道的射线探伤作业分包给B专业探伤单位实施.此分包项目施工工艺复杂,质量和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变叉配合施工。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召开了分包单位协调会,明确各单位的工作时间、竣工验收考核,以及工程资料移交等事项。将室外要求条件高的管道焊接工作分包给了C专业焊接单位。施工过程中,A专业施工单位安装的管道通过禁火区时,其到总包单位申领动火作业证,并做了相应的其余安全防范工作,最终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B探伤单位在对新增高压管道进行射线探伤时,发生因射线作业引起生产中设备放射液位指示仪表报警。B探伤单位检测员对此立即通知了业主单位负责人,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因外部气象环境突变,C专业焊接单位所焊接的部分管道焊接质量没能通过验收,监理单位令其重焊,因工期推迟,业主对其进行了罚款。C专业焊接单位认为是不可抗力,对罚款不予接受。
2.问题
(1)背景资料中的分包属于何种类型?该总包单位与A、B和C分包单位协调管理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2)A分包单位在禁火区作业时的处理存在何种错误?阐述正确的主要的安全防范工作内容。
(3)对于设备放射液位指示仪表的报警,B探伤单位检测员的通知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4)鉴于现有的背景环境,在室外焊接应考虑哪些质量影响因素?
(5)简述在焊接质量问题处理和认识上存在的不妥之处。

4.问答题

协调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1H420084-2】
1.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炼油厂机电安装工程,由于工期紧、作业面多、不同工种的交叉作业也很频繁,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件:
事件一:室外罐塔群组立完成,并已作好设备就位施工记录。管道安装专业队在预制厂按图预制两塔间的下降管,为使预制准确,专业队成员进行了实地几何尺寸测量,发现有一塔的短管法兰扭转偏向,随即通知预制厂返修。
事件二:吊装作业时,塔周的脚手架完好,但脚手板大部分被设备安装专业队移至另一罐塔群使用,然而项目部既未及时通知相关专业队做前期准备工作,也来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事件三:下降管吊装就位后管道安装专业队自行拆除罐塔群的全部脚手架,使后续的自动化仪表管线敷设、传感器安装、保温修补、防腐涂装修补等无法进行。
事件四:建设过程中发现某一建筑物妨碍了原有的电力架空线路,对此,业主按照电力设施与公共设施互相妨碍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妥善解决了此事。
2.问题
(1)简述避免“前三个事件”发生的执调形式。
(2)事件一的发生,说明在哪些方面管理协调存在问题?
(3)事件二的发生,说明哪些管理环节协调失控?
(4)事件三的发生,说明哪些管理环节协调失控?
(5)简述电力设施与公共设施互相妨碍的处理原则。

7.问答题

资源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真题案例解析: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4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⑴4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另两人其中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4G。
⑵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0.1号:RTⅠ级、UTⅡ级;N0.2号:RTⅠ级、MTⅡ级;N0.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0.1号评定检测结果,N0.2号签发检测报告。
问题:
⑴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⑵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⑷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