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下面为1912年和1921年中国近代面粉业生产能力比重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外资企业技术优势减弱
B.民族企业发展相对迅速
C.民族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C.社会性质变化导致离乡人口增长
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2.单项选择题

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扩大
B.古代政府强制有力的推广
C.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
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3.单项选择题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据此可推知()

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
C.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单项选择题

下面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造情况统计图(单位:座)。对该图所反映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直接体现民间建桥技术更高
B.可以说明政府主导民生工程
C.能够反映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D.侧面反映商贸贩运发展状况

7.单项选择题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8.单项选择题

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10.单项选择题春秋时期出现了锄、铲、镰、耙、镢等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已能使用于垦地、翻土、开沟、整地、除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以上材料说明()

A.农业生产中铁器牛耕被广泛使用
B.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运用于生产
C.冶铁业的发展促进铁农具的推广
D.铁农具的使用促使分封制的瓦解

最新试题

春秋时期出现了锄、铲、镰、耙、镢等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已能使用于垦地、翻土、开沟、整地、除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以上材料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民营工商业在西汉初年已有相当发展,但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至雍正五年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95-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学者基于经济数据测算出的清代康乾时期粮食产量相关数据,由此可知()

题型:单项选择题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工程的规模也很大,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礼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在《礼记·王制》中写道:“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由此可见,先秦时期()。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