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结构形式自上而下依次为:上面层4cmAC-16(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AC-25(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8cmAC-25(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工程量为:上面层482200m、中面层484200m、下面层470100m,施工有效工期为200d。施工企业为公路交通大型企业专业施工队伍,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防治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发生离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够、平整度及接缝明显,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接缝的处理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1)选用经试验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实验段铺筑;(2)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3)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反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1)施工准备中,控制石料除了规格和试验外,堆放应注意哪几点?
(2)混合料的运输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简述横接缝的处理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全长55.28km,双向4车道,路幅宽24.5m,设计车速80km/h,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摊铺水泥日进度1.5km(单向),K5+700~K10+700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一)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划布料网络。(二)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三)确定松铺系数后,施工单位共用5d时间完成摊铺土任务。某日摊铺土2.5km。(四)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五)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六)为保证拌和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和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七)拌和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八)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1)本项目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准备中少了什么重要环节?并简述这一环节主要工作。
(2)请指出本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8.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L合同段(K55+600~K56+6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67%挖方为石方,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事件1:施工单位在路段开工后发现,部分路段地基下面发现溶洞。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向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工程设计变更的建议。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有关专家对溶洞处理进行了经济、技术论证,建议处理方案是对小型的溶洞直接用浆砌片石等回填密实,对大型溶洞采用桥梁跨越,由设计单位及时完成勘察设计,形成设计变更文件,变更后的造价超过施工图设计批准预算60万元,经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开始实施变更方案。事件2: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事件3: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1)背景材料中的"设计变更",是否符合变更设计制度的要求?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2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3)指出事件3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