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浆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游离苯妥英钠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

2.单项选择题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
E.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

3.单项选择题体液的pH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水溶性
B.脂溶性
C.pK
D.解离度
E.溶解度

4.单项选择题

药物的血浆t1/2是指()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

5.单项选择题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剂量大小
B.给药次数
C.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生物利用度

7.单项选择题某药的t1/2是6小时,如果按0.5g,每天三次给药,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是()

A.5~10小时
B.10~16小时
C.17~23小时
D.24~30小时
E.31~36小时

10.单项选择题pKa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为()

A.平方根
B.对数值
C.指数值
D.数学值
E.乘方值

最新试题

湖南某村数位农民到某医院就诊,主诉发热寒战、盗汗乏力、腹痛腹泻、肝脾轻度肿大等症状,起病较急,经诊断其患有急性血吸虫病。医生对其用吡喹酮进行治疗,同时通知其村卫生所对该村村民发放蒿甲醚片,以预防血吸虫的感染。讨论问题:(1)抗血吸虫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2)医生对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抗血吸虫药的药理学依据。

题型:问答题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某患者,女性,肥胖,主诉发热腹痛,头痛,食欲减退,便秘1周,胸部皮疹1天,该患者10天前从印度访亲回来。体征:体温39℃,心率60次/分,胸部有斑丘疹,脾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符合伤寒的诊断。而使用14天的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后,病情缓解了。

题型:问答题

患者,男,32岁,公司职员,已婚,有一对3岁双胞胎女儿,自述工作与生活压力大。吸烟(每日1盒),常口服萘普生片以缓解头痛。近5周明显感觉上腹部不适,今晨因吐血急诊入院。胃镜检查发现一个1cm大小溃疡,内镜下止血成功。讨论问题:(1)确定后续治疗目标;(2)是否必要做进一步检查;(3)治疗方案与建议。

题型:问答题

一名中年患者主述双侧腕、膝关节出现晨僵和疼痛。查体可见关节部位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发现轻度贫血、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阳性。据此,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给予口服萘普生440mg/d治疗,一周后增加剂量至880mg/d。患者的关节症状显著减轻,但出现明显的烧心反应,且应用抗酸药无效。改用塞来昔布后,关节症状和烧心反应均得到良好控制。两年后,该患者又因关节症状就诊,查体发现手、足、腕、肘和膝关节均出现红、肿和触压痛。现在应该采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题型:问答题

某女性患者,54岁,因新近发生静脉血栓而入院。医生处理方案:测定患者血aPTT基础值,静脉给予肝素,医嘱要求每2~4小时观察一次患者的症状,每日监测一次血aPTT和血小板计数。试对医生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题型:问答题

该病例现有主要治疗方案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一位60岁女性患者,因左下肺炎、咳嗽、喘息入院。查体温38.9℃,肝、肾功能正常。给予氨茶碱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并静脉滴注环丙沙星0.2g,每日2次。连续用药至第10天,患者出现失眠、躁动不安、多语、易怒、大汗、无食欲等症状,取静脉血测茶碱血药浓度>40μ,g/ml,立即停药。停药第2天测茶碱血药浓度8μg/ml,第3天上述中毒症状消失。讨论问题:氨茶碱的药动学特点与合理应用。

题型:问答题

一位8岁女童由其母亲带来就诊,主诉每年春季出现流涕、鼻痒、流泪、喷嚏,正口服苯海拉明治疗。但孩子的老师反映她常常上课睡觉,考试成绩下降。经检查未发现其他疾病情况,也未使用其他药物。医生诊断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并处方了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讨论问题:(1)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副作用;(2)转换为非索非那定的药理学基础。

题型:问答题

女性,48岁。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天,于1991年12月25日零时50分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5.5℃,脉搏摸不到,呼吸30次/分,血压测不到,消瘦,一般情况极差,神志恍惚,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干、湿啰音,腹胀,有肠型,全腹肌紧张,脐周围及右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腹透“中、上腹部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肠腔气液面,呈阶梯形排列”。诊断:肠梗阻;肠坏死;脓毒症休克。问题:(1)本病例可使用哪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分别简述其作用机制。(2)如本病例为革兰阳性菌引起脓毒症休克,请举出至少两类可选用的抗菌药,每类写出2个药名。

题型:问答题

简述使用利多卡因的依据。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