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张女士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问答题

小华今年7岁,因为经常逃学和打架,由学校老师转介学校社工人员处理。经查视,小华和家人住在一间普通民房里,他的父亲有酗酒的习惯,而且时常殴打母亲,在小华两岁半时便外出打工。小华的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餐厅工作,回到家中常已是筋疲力尽,觉得在管教小华上力不从心。小华的个性非常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要同学说话讽刺到他,他便会攻击同学。小华在校成绩并不好,阅读能力远低于同年级同学。小华的母亲表示,小华的脾气虽然不好,但本性十分善良,如果发现自己有错,也会为其行为向人道歉。当社工人员和小华会谈时,小华十分合作与友善。
问题:
1.您认为小华的行为表现可以选用下列哪句话概括?A.小华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动的现象,并且可能有行为偏差的问题。B.小华的行为极度缺乏爱的满足,因此以冲动的方式来发泄其挫折和抑制情绪。C.小华向父亲学习到以冲动的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D.小华的行为是因为缺乏一个替代性父亲的角色,而学校的男老师也不愿意扮演此角色来关怀他。E.小华根本是个坏小孩,缺乏应有规范的学习,也缺乏责任感的培养。
2.您选择所依据的理论架构为何?此理论架构对小华行为的解释及其隐含的干预方法为何?

5.问答题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同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8.问答题

小强今年12岁,刚刚读完小学六年级,将要到一所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小强的爸爸、妈妈在同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原先的收入不算少,一家人的生活还不错,小强的学习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最近的企业改制中,小强的爸爸、妈妈相继被裁员,双职工家庭变成了零就业家庭,只能靠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维持生活。家庭发生变故后,原先性格开朗的小强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找小伙伴玩耍。眼看暑期就要结束,小强突然向父母说出不想再去上学的想法,让本来就十分焦虑的父母更加坐卧不安。于是,小强的父母向社区工作站求助。接到小强父母的求助后,社会工作者小张与小强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从谈话中小张了解了小强变化的症结所在。原来,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过程中,社区居委会把包括小强的父母在内的所有申请者的资料都张榜公布在社区告示栏上,更让小强受不了的是,社区居委会还与他就读的小学取得联系,让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了家中的事情。虽然居委会的出发点是想让学校也对小强给予照顾,但小强从此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了厌学的学生。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强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属于社会工作的哪个领域?2.上述案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介入才能解决问题?

10.问答题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同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