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钢和铝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采用直射波检测靠探头侧焊缝边未熔合
B.扫查灵敏度相同均按表30规定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
C.测量指示长度为8mm 的缺陷按5mm 计
D.探头的探测移动区长度≥3KT (K-探头K 值,T-管材板厚)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多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在用承压设备对接接头超声检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缺陷回波位于定量线及定量线以上超标缺陷判断其缺陷类型和性质
B.对线状缺陷的自身高度用AVG 方法测量
C.测量缺陷高度方向尺寸时,无法确定端点衍射波和端部最大回波时,用6dB 法测高度
D.应判定本次检测的缺陷是否是新产生的或是否有扩展。

2.多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钛制承压设备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波位于II 区的缺陷用6dB 法测量其指示长度(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或端点6dB 法测其指示长度(反射波又多个高点)
B.反射波位于I 区的缺陷用绝对灵敏度法测量其指示长度
C.采用2.5MHz K2斜探头
D.对板厚为8~40mm 的对接焊缝,反射波高位于II 区的缺陷,允许的指示长度为10mm 或5mm

3.多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有关叙述,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A.对位于I,II,III 区的缺陷回波均应判断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特征,如不能判断,应增加其它方法综合评定。
B.用6dB 法测量缺陷指示长度。
C.允许存在未检测区域。
D.对较薄板厚对接焊缝可采用一次反射波检测。

4.多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检测时得到缺陷回波动态波形模式II,则该缺陷不一定是光滑大平面,其原因是()。

A.声程距离较大时,可能将动态波形I 判为动态波形II
B.探测面为曲面时,点状缺陷回波可能显示动态波形II
C.体积状缺陷也可能显示动态波形II
D.线性缺陷也可能显示动态波形II

5.多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关于钢管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A.按照附录F 的规定测定声能传输损耗差。
B.对缺陷进行定量检测时,以扫查灵敏度测定。
C.用绝对灵敏度法测量缺陷指示长度。
D.指示长度小于10mm 的缺陷按5mm 计。

6.单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腹板厚度为36mm,翼板厚度为30mm 的T 型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发现非裂纹类缺陷波,其指示长度为12mm,按下列评定正确的是()。

A.直探头检测波高为φ2mm+5dB 评为II 级,
B.斜探头检测波高为φ1×6-6dB 评为II 级,
C.直探头检测波高为φ2mm+8dB 评为I 级,
D.斜探头检测波高为φ1×6-2dB 评为II 级,

7.单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直径为φ168mm 的曲面工件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用晶片直径为φ20mm 的探头对环缝检测,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应在76mm~126mm 之间。
B.采用晶片直径为φ14mm 的探头对环缝检测,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应在76mm~126mm 之间。
C.采用晶片直径为φ18mm 的探头对环缝检测,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可为100mm。
D.采用晶片直径为φ22mm 的探头对环缝检测,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可为84mm。

8.单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奥氏体钢锻件超声检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扫查灵敏度为φ3-6dB
B.用有机玻璃作斜楔时,斜探头的入射角大致在28° ~57° 之间
C.扫查灵敏度为φ2-6dB
D.对厚度小于或等于600mm 锻件检测时,不考虑材质衰减

9.单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承压设备用无缝钢管超声检测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缺陷回波幅度大于或等于相应对比试块人工缺陷回波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则判为不合格
B.若缺陷回波幅度等于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则判为不合格
C.对纵向缺陷和横向缺陷检测时,扫查灵敏度均应比基准灵敏度提高6dB
D.若缺陷回波幅度高于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则判为不合格

10.单项选择题根据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对承压设备用钢板进行超声横波检测时,下列关于基准灵敏度确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对厚度大于50mm 至150mm 的钢板,将探头置于试块表面,使波束对准试块表面上的槽宽边,找出第一个1/2跨距最大的波幅,调整到80%满刻度波高,然后不改变仪器调整状态,使探头在3/2跨距和全跨距位置探测试块表面槽的最大反射波,连接此三个槽回波高的连线即为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
B.对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 的钢板,将探头置于试块表面,使波束对准试块表面的槽宽边,找出第一个全跨距最大波幅,调整到80%满刻度波高,然后不改变仪器调整状态,使探头在第二个全跨距探测试块表面槽的最大反射波,连接此二个槽回波高的连线即为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
C.对厚度大于150mm 至250mm 的钢板,将探头置于试块表面,使波束对准试块表面上的槽宽边,找出第一个1/2跨距最大的波幅,调整到80%满刻度波高,然后不改变仪器调整状态,使探头在全跨距位置探测试块表面槽的最大反射波,连接此二个槽回波高的连线即为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
D.对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 的钢板,将探头置于试块表面,使波束对准试块背面的槽宽边,找出第一个全跨距最大波幅,调整到80%满刻度波高,然后不改变仪器调整状态,使探头在第二个全跨距探测试块表面槽的最大反射波,连接此二个槽回波高的连线即为基准灵敏度距离-波幅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