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单项选择题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B.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4.单项选择题“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最新试题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面对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希望“全国党派,无论在朝在野,均各以和平建国为共同目标”的呼声,中国共产党()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围宪法》指出:“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上述材料表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世纪,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解决①军事指挥上的是非问题②党的组织路线问题③红军行动方向问题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