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南京条约》中规定五口通商后,东南几省最受影响的行业是()。

A.畜牧业
B.家庭纺织业
C.农业
D.冶铁业

3.单项选择题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
B.明朝国力衰退
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D.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4.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军机处的职掌的是()。

A.承旨书谕
B.奉旨议大政
C.帮助皇帝简选官员
D.票拟章疏,参与机务

6.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
B.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
C.士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殊势力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7.单项选择题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8.单项选择题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用法制治理国家

9.单项选择题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0.单项选择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这些影片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D.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最新试题

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解决①军事指挥上的是非问题②党的组织路线问题③红军行动方向问题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题型:问答题

抗战时期,泰晤士报就中国某次战事发表社论:华军英勇抵抗,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此次两军作战,华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材料中所指战事应该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己载,扁鹊曾根据齐桓侯的气血变化判断他的病情。从中可见()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