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以下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时,设计的一则作业设计:一、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顸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三、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四、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以下对这则教学设计的意图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题意在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
B.第二题意在从服饰、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人物的心理
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D.第四题旨在使学生学会把握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认真咀嚼思考,对于母语的认知意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以下是某教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理解,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C.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D.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单项选择题以下某教师对7~9年级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讲述见闻,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复述转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即兴演讲
B.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C.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D.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3.单项选择题以下某教师对7~9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B.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C.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D.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学会修改别人的作文,使其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5.单项选择题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文豪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魅力。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教师把“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太合适
B.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设置清晰.表述准确
C.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D.教学目标的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9.单项选择题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教师的知识、智慧、感情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标准,要细心总结,灵活运用。以下是教师对《孔乙己》所做的教学结语,不合适的是()。

A.这节课我们已经将课文学完了,下课以后请大家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预习下一篇课文。
B.在旧中国不只有一个孔乙己,无数知识分子都是从黑暗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他们被愚弄、被压迫、被束缚。他们在旧社会里痛苦呻吟,这难道不是封建社会给一切贫苦、善良的知识分子造成的命运吗?今天,悲剧的孔乙己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生活在自由幸福的时代,知识分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做了生活的主人,我们怎能不热爱今天的生活!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将来更美好的生活,我们怎么能不奋发向上,学好本领呢!
C.文章结尾处说到“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请同学们思考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
D.请大家阅读《范进中举》中的片段,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这两篇文章在主题上有何共同点,孔乙己和范进悲剧命运的成因有何相同之处。

10.单项选择题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特点,将课堂导入设计为讲述历史故事“白帝城托孤”,然后引出对课文的讲解。对这一导入环节的设置,评价恰当的是()。

A.导入内容偏离了课文主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B.运用相关历史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
C.导入形式单一且没有互动.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导入环节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最新试题

在某次“阅读教学”的主体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版教科书《再塑生命》课文有一段介绍,介绍了文章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段注释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题型:单项选择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回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基本理念有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教学某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教材课文《海燕》的注释写道“本文由戈宝权根据俄文版《高尔基全集》翻译,编入课本时做了修改。《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题型:单项选择题

修订过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在班里出一期专栏"属于下列教学目标中的哪一项?()

题型:单项选择题

《谈生命》课后练习题是“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并试着背诵,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