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免疫荧光技术是用荧光素对抗体进行标记,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抗原的方法。用于标记的荧光素主要是()

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四乙基罗丹明(RB200)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M-RITC.
D.以上全对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光照度
B.电解质
C.酸碱度
D.温度

2.单项选择题病毒的血清学鉴定方法不包括()

A.血清中和试验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D.PCR

3.单项选择题病毒提取的适宜温度为()

A.0~10℃
B.10~15℃
C.15~20℃
D.20~25℃

4.单项选择题常见的水产动物细胞系不包括()

A.胖头肌肉细胞系
B.南美白对虾细胞系
C.虹鳟性腺细胞系
D.锦鲤鳍条细胞系

5.单项选择题进行细菌感染血清诊断时,有关凝集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凝集反应可分直接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
B.凝集程度记录时,++++(100%凝集),-(不凝集)
C.间接凝集反应常用的载体有绵羊红细胞和聚苯乙烯乳胶颗粒
D.玻片法为定性试验

6.单项选择题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不包括()

A.玻片凝集试验
B.试管凝集试验
C.DNA杂交技术
D.免疫标记抗体技术

7.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原与抗体结合是可逆的
B.抗原与抗体以非共价键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C.抗原与抗体任意比例结合后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D.抗原与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8.单项选择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直接法
B.中和法
C.双抗体夹心法
D.间接法

9.单项选择题常用的病毒滴度测定技术不包括()

A.血清中和试验
B.终点稀释法
C.空斑试验
D.荧光-斑点试验

10.单项选择题诊断病毒性疾病时,关于病料采集与准备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可采集濒临死亡的水产动物组织
B.织采集后装人无菌玻璃瓶中
C.最好在采集后48h内进行病毒提取
D.实验室提取病毒前4℃贮存

最新试题

某池塘鲫、鲢、鳙、草、青鱼都出现死亡,且大量死亡症状:鳍部及鳃盖充血、肛门红肿、内脏肿大充血,腹部膨大,轻压腹部,可见从肛门流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肠道内因产气而呈空泡状,由此可初诊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病鱼胰腺坏死,胰腺泡、胰岛及所有的细胞几乎都发生异常,多数细胞坏死,特别是核固缩、核破碎明显,有些细胞的胞浆中含有包涵体,可初步推断此鱼患有()。

题型:单项选择题

常被养殖业者称为“白底板病”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感染途径主要以水和淤泥为传播媒介,可经损伤的()侵入鱼体。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病虫腹面靠近胸鳍基部有1~2个黄豆大小的孔洞,从孔洞剖开,见一大一小虫体,头部小,略似三角形,背面两侧有一对复眼,由此,可以推断该鱼患有()。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发现病鱼鱼体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小鱼有“跑马”症状,可初步诊断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病鱼苗做螺旋游动,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脑部和视网膜有空泡病变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海水鱼皮肤、鳃和眼上出现大量白点,白点为大小基本相等的球形,病鱼在水面上漫游等症状,可初步诊断该病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侵袭丝囊霉菌特别敏感的鱼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池塘,水温26℃,出现草鱼、青鱼鱼苗大量死亡,而同塘的其他鱼类并无此现象,病草鱼出现红鳍、红鳃盖,病青鱼出现红肠子、红肌肉等症状,则可初步诊断该病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