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汉书·王莽传》载:“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这说明()

A.圣人考察山川地理都为地方行政管理
B.民风习俗是行政区划的核心依据
C.地域和文化心理特征是行政区划依据
D.自然环境是行政区划的主要标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
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
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

7.单项选择题北宋“三司使”的职责是()

A.总管中央行政事务
B.管理中央财政事务
C.掌管国家监察事务
D.负责转运地方赋税

8.单项选择题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层,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0.单项选择题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最新试题

比较下列两幅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经历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武帝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下列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有()①平定“七国之乱”②颁布“推恩令”③形成“中朝”“外朝”体制④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题型:单项选择题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宋代王谠在《唐语林,文学》中写道:“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这里的“中正”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