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共发生旱灾170次,水灾163次,虫灾55次,雹灾39次,霜冻18次,风灾31次,疫灾19次,牛疫19次,地震61次……。
材料二: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朝廷下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依据材料三,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而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4.单项选择题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农本思想及政策所导致
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

8.问答题

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9.问答题

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10.问答题

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最新试题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二概述古代统治者的救灾措施,(不得摘抄原文)并指出“荒政”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题型:问答题

《管子·权修》载:“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下列现象与此段材料的思想实质基本一致的有()①“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②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③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逾百张,从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题型:问答题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题型:单项选择题

图中的蜈蚣代表哪个国家?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图中的“某次国际会议”指哪次会议?任选图中图例所示的一个条约,简析这次会议如何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题型:问答题

材料三反映的冲突与危机在类型上有何变化?以上国际组织的出现可以反映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哪些特点?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五代时期灾害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指出我国古代灾害发生的原因。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