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这句名言成为西方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这一命题却成了哲学画卷中“画蛇添足”的败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赫拉克利特这句名言成为西方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因为它正确揭示了()
①世界的本质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物质存在的状态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B.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单项选择题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

A.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
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3.单项选择题“国家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涵哲理是()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要承认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要注重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D.要有发展的眼光

4.单项选择题“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5.单项选择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可变性

6.单项选择题“庖丁解牛”和“揠苗助长”典故中的屠夫和农民的做法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深刻认识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B.只要敢于解放思想,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C.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成功地利用规律
D.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7.单项选择题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6日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预期中的近月100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这主要体现了()

A.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8.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科学发展观
B.抗洪抢险精神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沪杭高铁

最新试题

请分析“小鱼胜大坝”的故事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智慧。

题型:问答题

12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所体现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题型:问答题

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必要性。

题型:问答题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于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4490平方公里。材料二: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题型:问答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

题型:问答题

2011年6月30日下午,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最短旅行时间为4小时48分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上海公民晓丹获悉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下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题型:问答题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物质与意识的道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题型:问答题

2010年8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某校高二(2)班同学开展“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A.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B.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C.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D.发展低碳经济,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同学们观点的正确性。

题型:问答题

结合材料,试分析“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题型:问答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面对着这样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通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1月14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2011年6月14日第六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认为,CPI再度上涨是导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因素。再度上调准备金率也体现出央行遵循经济规律坚持稳健基调不变的货币政策的整体思路。请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