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科学家研究赤霉素和矮壮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芩(一种药用植物)生长情况及其根细胞中黄酮类物质(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把生长状态一致的幼苗平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处理,26天后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A.甘薯等块根类植物不适合施用矮壮素和赤霉素
B.矮壮素提高黄芩光合作用强度的效果好于赤霉素
C.矮壮素对黄芩产生黄酮类成分不利,赤霉素有利
D.外源喷施赤霉素比黄芩合成的赤霉素对植株增高更有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某植物正常授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籽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生长不受影响

2.单项选择题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生根的影响,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插条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时,需注意区别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
B.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相似
C.本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D.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佳

3.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顶芽产生
C.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
D.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4.单项选择题下列实例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A.苹果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豆角茎的缠绕生长
C.牵牛花早晨和中午呈现不同颜色
D.秋天植物落叶

5.单项选择题植物开花与开花激素有关。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远程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1970年后,人们才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叫做FT的蛋白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斐林试剂对成花素的化学本质进行鉴定
B.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
C.叶片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这一过程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
D.能翻译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

6.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发育与生长素有关,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细胞分裂素调节的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了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导致产生顶端优势
C.植物在太空中其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失去了根的向地性和两重性
D.农业生产上,常在花蕾期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生的雌蕊柱头获得无子果实

7.单项选择题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8.单项选择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B端,不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9.单项选择题可以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是()

A.植物的向光性
B.生长素用作除草剂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