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最早割占的领土是()

A.台湾
B.旅顺
C.九龙
D.香港岛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单项选择题

该图是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它默默地伫立在旷野中,向人们诉说着()

A.美日的暴行
B.英俄的暴行
C.英法的暴行
D.俄日的暴行

4.单项选择题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9.单项选择题近代,西方侵略者可以开始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宁波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最新试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型:单项选择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本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①)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②)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分别指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恩格斯说,“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中国近代史史实有()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辛亥革命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下列对“改革派”的评价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